落實責任依法執法促進安全生產監管工作
2016-01-15 09:12:49??來源:中國安全生產網 責任編輯:鄭皓 我來說兩句 |
2013年11月12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安全生產是重點加強的工作之一?!稕Q定》對安全生產行政執法提出了綱領性的要求。筆者結合全國各地安全生產行政執法工作現狀,就如何才能做好行政執法工作,談下自己的粗淺看法。 進一步完善市政府一崗雙責制度。本著誰發證誰負責、誰監管誰負責、誰簽字誰負責的原則,進一步完善市政府一崗雙責制度,將所有行業企業安全生產事項全部納入監管。開展嚴格細致的企業普查,嚴格按照行業劃分列明監管部門,發生事故時,嚴格追究行業管理部門的直接監管責任、安監部門的綜合監管責任、各級政府的屬地監管責任。避免監管錯位、缺位和越位。 建立和嚴格落實本部門安全生產責任制等各項工作制度。進一步明確和細化各項監管工作的安全生產責任制度和其它相關工作制度。將責任落實到具體崗位,按責任制追究責任。以制度規范行為,按制度開展工作,防止工作開展的隨意性。制度與實際工作發生沖突時,由局長或集體討論決定。 嚴格落實各科室、事業單位安全生產監管職責。細化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的具體業務,明確具體業務的主要責任科室,便于走業務專精道路,比如事故調查處理,一定要有總體牽頭單位長期負責此項工作,以便提高整體安全生產監管水平。形成權責統一、權威高效的行政執法體制。 強化業務學習,提高監管和執法水平。強制執法和監管業務人員到局里舉辦的企業各類人員資格培訓班授課;嚴格、認真按照各類考核標準要求和局內執法工作需要制定執法學習計劃,并嚴格執行業務學習計劃;每名執法人員都要參與局內培訓講課。以次來督促執法人員提高業務水平。 建立暗訪暗查制度:明確綜合監管時對各部門、縣區生產經營單位,以及作為行業監管部門對生產經營單位暗訪暗查的頻次、方式、結果處理等,督促企業和監管部門、縣區政府時刻保持戒懼之心,警鐘長鳴。 加強執法力量和裝備建設。加大執法經費投入,保證科室執法車輛、裝備和人員滿足執法需要。加強局內、局外各專業性培訓,培養各專業精專人才。建立局外用餐制度,對于執法路途遙遠或檢查事項多等原因影響就餐的,給予適當補償。 完善行政執法程序,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進一步完善執法程序,加強執法培訓和學習討論,定期研究執法中遇到的問題,定期研究執法文書填寫問題。開展執法程序競賽。完善和嚴格落實公正文明執法的獎懲制度,教育督促執法人員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 規范執法自由裁量權。及時制定和完善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標準,國家總局已經制定的,按照國家總局的標準嚴格實施,國家尚未制定裁量標準的,要及時制定裁量標準,統一、嚴格按照裁量標準實施處罰,減少人為因素影響。 加強對行政執法的監督。建立和完善執法監督機制,定期或及時核查對事故隱患查處的合法性。針對事故隱患和違法違規行為,查看執法程序是否合法,下達的執法文書是否合適,采取工作措施是否合法,依據是否充分,處罰的種類和幅度是否符合自由裁量標準。建立定期抽查回訪企業制度,及時發現和糾正執法過程中存在的違法執法和執法失誤等問題。 明確處罰額度決定權。為提高執法效率和權威,用制度明確罰款種類和幅度的決定權,明確科長、分管負責人、局長自行決定罰款額度的決定權,在現場查實違法事實和證據后當場實施;經現場與相關領導請示,也可直接下達上一級領導有權決定的處罰。明確具體的從輕、從重、減輕處罰的情形和額度以及操作程序;罰款處罰的告知書下達后,下達決定書時減少罰款數額的,不得超過告知書的一半。減輕處罰、不處罰要由局長集體討論決定。 明確執法檢查事項,依法實施監管和執法行為。明確執法檢查事項,最好是按照檢查表進行檢查。在檢查文書上寫明檢查具體情況,符合規定的要寫明,不符合規定的也要寫明。在相關報表、匯報上要寫明違法行為、事故隱患和處理結果,同時也要寫明違反的規定、作出處理的依據等具體條文規定的內容。方便執法監督,也以此來促進依法執法。 建立聯合監管和執法機制,明確牽頭單位。明確具體的聯合、配合機制,將執法檢查、行政許可和監督管理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按制度反饋給相關業務科室。 要嚴肅查處事故,用事故教訓推動安全生產工作。發生死亡事故,就要嚴查監管問題,在報告中要體現出來行政監管和檢查履職情況,明年重特大事故調查報告就要全文公開,一般事故的調查報告的公開也為期不遠。公開事故報告,就要體現出履職情況,存在問題的要依法追究。 完善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機制。建立和完善相關制度,執法過程中發現應該給與刑事處罰的,經規定程序審查后,及時按照有關程序已送司法機關。 (黃曉豐) ? |
相關閱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