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電技術如何讓你坐飛機出行更安全?
2015-12-25 08:53:12??來源:科技日報 責任編輯:鄭皓 我來說兩句 |
隨著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乘坐飛機出行已經成為很多人的首選,但不時發生的空難,也讓人們有了些許的擔憂。請關注——航電技術如何讓你坐飛機出行更安全? 不久前,加拿大航空空客沖出跑道,德國之翼飛機撞上阿爾卑斯山……頻發的事故,不僅牽動著乘客們的神經,也成為航空專家們關注的熱點話題。在4月21日—22日于上海舉行的“2015民用飛機航電國際論壇”上,來自世界各地的航空專家就這一話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航空事故率總體呈下降趨勢 “總體來講,事故率是在下降的,2009年到2013年,實際上致人死亡的事故在減少。從每百萬離場事故次數(按每百萬次飛行發生有人員死亡的空難事故次數計算)來看,也已經降到3以下。”國家空管監視與通信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首席專家張芷恩在論壇上說,“但是每幾年會出現一個增長的周期。2013年是航空安全最好的一年,但是2014年到2015年,空難事故呈上升的趨勢。” 張芷恩介紹說,航空事故導致機毀人亡的情況主要有三類:一是跑道安全;二是飛行失控;三是可控撞地。場面以及近景著陸事故比例最高。 中國飛行試驗研究院機載電子設備研究室副主任、高級工程師湯恒仁對2014年以來發生的一些重大空難做了一個大概統計,他認為造成空難的原因大概有三項:第一是人為因素,間接或直接由人為造成的空難占比達到55%;第二是氣象的因素,占比44%;第三是機械故障,占比11%。 對此,湯恒仁解釋說,飛機機載設備本身的可靠性已經達到非常高的水平,從統計結果看,人為因素成為一個越來越不可忽視的原因。他認為,正常飛行時,飛行員工作負荷非常小,這種情況下人不容易犯錯誤。但是在遇到惡劣氣象,或者是遇到突然的飛行航路應急調配時,需要飛行員臨時介入,或者在他心理高度緊張的情況下,容易犯一些致命錯誤。 下一代航電技術如何保障飛行安全 “航電系統如何保證安全,或者如何更多貢獻安全,可能就在于航電系統提供更多的功能,或者提供更多的支持安全的功能。從目前的發展趨勢來看,我們技術的發展,特別是電子技術和信息技術的發展,可以使航電系統具有更多的保障安全的能力,從一定程度上降低飛行員,或者人在操作過程中出現錯誤的可能。”中國民用航空上海航空器適航審定中心C919型號合格審查/軟件和航空電子硬件專題組組長蔡喁說。但他同時表示,從通過增強航電系統的功能提高安全性這方面來看,其主要障礙是民用飛機適航的標準,或者民用飛機一系列安全標準,這些標準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最新的技術很快地進入民用航空領域。 羅克韋爾柯林斯東南亞公司亞太區商業拓展總監Douglas(Doug)P.SCHEON則提出,10幾、20年前,飛行員控制系統可以幫助我們調整空速、姿態等等,而現在的飛行員不需要用手去操作,他們可以專注于安全性問題。如今有氣候雷達,還有GPS系統,這么多的數據可以讓飛行員更好地感知發生了什么事情。今天我們想關注的,是如何為飛行員提供非常有用的信息,而不是飛行員坐在那里被各種各樣的信息所包圍。 對于人們最近看到的德國之翼,以及臺灣復興航空的事故,張芷恩在思考機載系統怎么防止飛機的誤操作,當正常飛行與飛行計劃發生不一致的情況下,怎么給地面發出告警,以及如何阻止這樣的事情發生時提出,建立一個全球航班的監視跟蹤系統,保證人們能夠及時搜救和定位,以及采取一些獨立的監視,有可能通過遠程網絡接管這個飛機。 湯恒仁則認為,我們在下一代航電設計當中,要充分考慮在座艙里面是人還是計算機掌握的話語權更多。另外,以氣象雷達為例,現在最新的氣象雷達已經能夠探測到危險的氣象,但是在探索到危險氣象后,希望下一代航電設備能夠更加智能化,能同時給出規避這些危險氣象的解決方案,不要讓飛行員在空中自己去發揮。 “如果我們能夠把客艙系統里面客艙核心系統,外部通信系統一起考慮,地面可以了解更多客艙的信息,同時客艙里面的乘客能夠享受更好的娛樂服務,當地面能夠更好去了解機上乘客這些信息,也會對飛機安全性有一個更好的改進。”中電科航空電子有限公司航電研發中心副主任、高級工程師劉天華說。 大數據、云計算在航空領域的應用 伴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大數據、云計算作為新興的IT實現方式,在深刻影響著IT變革的同時,也為作為知識密集型企業的航空業帶來新的課題和啟迪。 中國商飛北京民用飛機技術研究中心航電技術研究部副部長蔣欣認為,大數據、云計算在地面航空技術服務上,已經展現出它的技術魅力。在中國,我們經常用的航旅縱橫等APP,在地面各個航空公司和航空服務公司利用APP終端為客戶帶來快捷、簡便服務的同時,也擁有了客戶大量的數據,這是航空服務公司建立大數據的基礎,航空公司只要合理分析,掌握每類數據背后含義,讓數據說話,它就會產生很大的價值。他還大膽地暢想了一下,也許在不久的將來,在中國各個支線城市會出現滴滴專機、快樂拼機等服務。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學院院長王祖林說,我們第5代以及下一代航空電子設備應該向越來越減化的方式發展。因為現在的系統越來越復雜,王祖林提出,一個思路是去解決現有復雜系統的安全性和評估問題;另一方面,也希望業界的各個生產廠商,能夠借助大數據和云計算帶來的優點,簡化我們的航空系統。“因為大家都知道,越簡單越可靠。”王祖林說。 而霍尼韋爾航空航天集團市場&產品管理副總裁Jack H.JACOBS提出的4個問題值得深思:首先數據來源非常復雜。第二點,誰應用這些數據。飛機制造商?雷達廠商?還是航空公司?第三點,如何分析數據。現在我們有云計算,但是這只是一個方面。第四點,數據安全也是問題。我們如何保證數據的安全,保證數據不受損害,不受到威脅,保證那些擁有數據的人能夠維持數據的良好性。 (彭 東) ? |
相關閱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