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將大數據建設納入安全生產十三五規劃
2015-12-21 08:48:36??來源:沈陽晚報 責任編輯:鄭皓 我來說兩句 |
在安全生產領域建立大數據平臺,實現信息共享;推行安全生產網格化監管機制,3年內覆蓋所有企業和鄉村、社區;建立與企業聯網的隱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統,實行企業自查自報自改與政府監督檢查并網銜接……以上這些都將成為全省安全生產監管執法工作的重點。近日,省政府印發了《遼寧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強安全生產監管執法的實施意見》,這是省政府首個針對安全生產監管執法工作的專門文件,將推動新時期安全生產工作的進一步開展。 《實施意見》明確五方面內容 《實施意見》明確了加快法規體系建設、加快責任體系建設、加快監督治理體系建設、加快監管保障體系建設、加快監管能力體系建設五個方面內容。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關于加強安全生產工作一系列決策部署,體現了“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實施意見》要求各地區、各部門、各單位在推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過程中,強化紅線意識,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生命至上、安全發展的理念,通過嚴格規范的監管執法,促進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好轉,進而實現安全生產形勢的根本好轉。 加快法規體系建設 《實施意見》提出抓緊修訂《遼寧省安全生產條例》以及《遼寧省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規定》等相關地方性法規、省政府規章,開展安全生產應急管理、職業衛生等方面的立法工作。積極推動道路交通、水上交通、建筑施工等其他行業領域安全生產方面的立法。結合我省安全生產工作實際,開展重點行業領域地方標準的制修訂工作。根據事故調查中發現的問題,及時修訂法規、規章和標準。 加快責任體系建設 在責任體系建設方面,《實施意見》要求進一步完善“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失職追責”的安全生產責任體系,落實各級政府、各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部門的安全監管責任,落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嚴格事故調查處理,加強提級調查、按期結案以及事故結案后的專項督查評估。 加快監督治理體系建設 監督治理體系建設方面要求突出抓好重點監管對象,實施分級分類監管。加強部門聯合監管執法。建立安全生產信息通報、協同調查、聯合執法機制。突出抓好源頭監管和治理,從源頭上把好安全生產的市場準入關。要求各級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要建立與企業聯網的隱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統,實行企業自查自報自改與政府監督檢查并網銜接,并建立健全線下配套監管制度,實行分級分類、互聯互通、閉環管理。 改進安全生產監督檢查方式,推行“四個清單”管理,實行約談機制、通報機制以及推行安全生產網格化監管機制,3年內覆蓋所有企業和鄉村、社區,消滅監管盲區。完善安全生產誠信約束機制,實行“黑名單”制度,對失信企業進行懲戒約束。 加快建立監管執法信息化建設,建立大數據支撐平臺,實現安全生產各類信息共享。將安全生產“大數據”建設納入安全生產“十三五”規劃,整合建立事故隱患排查治理、重大危險源監控、安全誠信、安全生產標準化、安全教育培訓、安全專業人才、行政許可、監測檢驗、應急救援、事故責任追究等綜合信息平臺。提升利用“大數據”能力,加強安全生產周期性、關聯性等特征分析,做到檢索查詢及時便捷、歸納分析系統科學,實現來源可查、去向可追、責任可究、規律可循。 加快建立社會商業保險機構參與安全監管的機制,在重點行業實行安全生產責任保險制度。建立安全生產專家隊伍,培育發展各類專業服務組織。加強與司法機關的協調,建立案件移送、聯合調查、信息共享制度,實現行政處罰與刑事處罰無縫對接。 加快監管保障體系建設 建立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推進機構、職能、權限、程序、責任法定化。完善科學執法制度,嚴格按照執法計劃開展執法工作。強化嚴格規范執法,依法行使職權,加強執法監督,健全安全生產監管執法綜合考評標準,防止濫用職權。 加快監管能力體系建設 健全監管執法體系。強化安全生產基層執法力量,規范進入“門檻”。要求各負有安全生產監管職責的部門也要明確承擔安全生產監管執法的內設機構,配備相應的專業人員。加強安全生產監管執法保障建設。依法明確安全監管部門的執法地位,列入行政執法序列。執法經費納入同級財政保障范圍,保證事故搶險和應急用車,提高安全監管能力。從根本上解決安全生產監管執法工作在一些地方出現的地位不高、保障不力、“腰桿”不硬的體制機制性障礙問題。加強法治教育培訓。健全媒體公益普法制度。建立領導干部學法制度和執法人員持證上崗、輪訓制度。加強隊伍建設,建立健全監督考核機制和現場執法全過程記錄制度。切實做到嚴格執法、科學執法、文明執法、公正執法。 沈陽晚報、沈陽網記者 劉瑩 攝影 李洋 ? |
相關閱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