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運臨近鐵路民警支招:如何防盜防騙識假票?
2015-11-10 09:09:00??來源:法制網 責任編輯:鄭皓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防 盜 □大量現金、零錢分開放 旅客出門遠行,最好不要帶大額現金。上車之前應將零錢放在單獨地方,而不要與大筆的現金放在一起;大筆現金不要放在提包里或外衣口袋里,最好放在貼身的衣服口袋里;現金盡量不要放在外衣口袋里或是扒手容易注意到的地方,所帶錢財最好不要放在一個地方,應做到小錢放于外(外衣口袋、皮包等),大錢藏于內(內衣口袋、衣內袋等處)。 □錢財不外露 在公共場所,不要當眾翻弄錢包、清點貴重錢物,以免引起扒手注意。 □錢證要分離 把各種證卡和現金分開放,錢包里只放現金,這樣即使被盜,也不會帶來各種證卡丟失的多重麻煩。女士習慣將錢包、證件等物放在挎包或背包內,甚至隨意將貴重物品也裝在包里,在登車前就應將挎包攬在前胸,用一手護緊,若是雙背肩的后背包就務必將拉鎖、卡、扣系好。男士習慣于使用褲側兜和褲后兜,尤其是不系扣的牛仔褲后兜,上車時請千萬留心身后有沒有人“順手牽羊”。 □貴重物品保管好 上車后不要將裝有錢、證件、手機等貴重物品的衣服掛在衣帽鉤上。此外,在列車上要把行李放在離自己最近的行李架上,重要的行李要時刻不離身并放置在視線范圍內。女孩子常常喜歡把手機掛在脖子上,這往往成為小偷的目標,他們往往一個人借故讓你回頭,另一個則迅速剪斷掛繩,偷走手機。手機和錢包最好放在包里,而不是別在腰間。包帶越長的包安全系數越低,最好選擇胳膊能夾住的包,背包的遭竊幾率最高。 □不湊熱鬧不擁擠 扒手一般選擇上下車或人多擁擠的時候作案,作案后立即逃離。因此,進站口、剪票口、出站口、車門口等人多地帶,開車前找座位、中途快到站和終點下車、旅客睡覺時,都是小偷下手的時機。因此,要盡量避免擁擠,不要站在車廂連接處和車門口,并提高警惕、加強提防。 □可疑人員要防備 扒手大多穿得較少,喜歡隨身攜帶書、報紙、雜志和小提包等,用以掩護作案。扒手的眼睛與平常旅客不同,他們上車后不找座位,喜歡東張西望,專盯旅客的行李和錢物。扒手不常坐在固定的座位上,喜歡在車廂內頻繁走動,尋找目標下手。 防 騙 □“掉包計” 犯罪分子常常以利相誘,如告知中大獎、撿到錢物平分、虛假網絡信息、兌換外幣、假冒“貴重”物品等手段,將誘餌拋到旅客面前。碰到這樣“天上掉餡餅”的好事,旅客千萬不要貪小便宜,要謹慎對待,冷靜客觀地分析事情的來龍去脈,判斷真偽,切莫給騙子有機可乘。 □“換錢計” 騙子利用秘魯幣或偽造紙幣,謊稱外國貨幣,突遇急事要與旅客進行高額兌換。旅客一旦動了貪念,便掉進了騙子的圈套。 □“假同鄉” 騙子假扮同鄉,與旅客套近乎,使其放松警惕,進行詐騙。特別不要輕信與你是老鄉、同路人,把財物、行李、車票交給不認識的人看管,以防丟失。更不要吸、食、飲用陌生人提供的香煙、食品和飲料,以防被騙。 □“中獎騙局” 騙子借易拉罐等道具,謊稱中了大獎,欺詐旅客。 □“拉客宰客” 一些拉客人員活動在火車站周邊,主要拉客對象是一些收入低、返家心切的民工、學生等,旅客稀里糊涂上車后,才發現拉客人員先前的承諾全沒了,車票漫天要價、不按時發車,不僅耽誤行程,人身財產安全也沒有保障。民警提醒,旅客轉車或搭長途車時,一定要乘坐正規運營的客車,“黑車”坐不得。 □“急救詐騙” 不要將自己的聯系方式告訴陌生人。在候車室和列車上,有的騙子利用聊天套近乎的手段,套取家庭電話及相關資料,然后打電話給其家人,用突發急病、遭遇車禍等需錢治療等借口讓家里人匯款以騙取錢財。 識 假 票 假票主要有“回頭票”、“挖補、涂改票”、“整版假票”三種。 □回頭票 是將已到站還未過期的中轉簽字票低價回收,蓋上私刻的車站中轉簽字章后,重新賣給旅客,此類票一般票面較舊,且已被剪口。 □挖補、涂改票 把廢舊票或短途票的票價、日期、到站等涂掉,使廢票變成有價票,挖補過的地方,由于刮掉了一部分纖維,因此對光觀察,顏色會有些發白;整個票面顏色不統一,用手摸票面會凹凸不平。 □整版假票 是制假人員利用一張真票票面的圖案及相關文字、數字等掃描至電腦,通過高清晰度彩色打印機打印出來的,仿真度極高。但這種假票紙質厚薄不一,手感粗糙。真票票面油墨在充足光線的照射下有柔和的光澤,且能看到防偽水印。而假票票面“中國鐵路”標志以及背面的水印較為模糊,用手輕揉票面文字及數字時,油墨即會沾在手上。再者,假票的條形碼與票面上的編號不符,往往幾張假票票面中的條形碼數字完全一樣。 (唐麗萍 張科軍 游春亮) ? |
相關閱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