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識不合格 市場亂象多 小首飾應給消費者“大明白”
2015-02-26 15:32:21? ?來源:中國消費者報 責任編輯:林誠悅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近年來,貴金屬珠寶首飾市場出現了標識不規范、產品以次充好、虛假優惠等問題,有關消費投訴逐年增長。2014年福建省寧德市貴金屬首飾類消費投訴達50件,投訴內容多集中在標識內容不全、標注不規范或標識錯誤等情況。 千足金吊墜實為硬金 “珠寶店沒有告訴我吊墜是硬金,標簽也沒有標明,太不誠信了。”去年11月17日,鄭先生在寧德市區某珠寶店,用千足金的產品換購吊墜和項鏈。工作人員更換的項鏈是千足金,但是吊墜卻是通過電鑄工藝制成的硬金。“我哪里能分辨得出吊墜是否是千足金啊?”鄭先生向12315消費者申訴舉報熱線反映,在換貨時,吊墜上的標簽沒有注明是硬金,商家工作人員對此也沒有說明。一位熟悉珠寶的朋友看到吊墜后,才告訴他所換購的吊墜只是硬金,并非千足金。在寧德市蕉城區工商局工作人員的調解下,鄭先生換回了千足金產品。 寧德市蕉城區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秘書長王光告訴記者:“作為特殊商品,辨識黃金珠寶玉石需要很強的專業知識和技術,普通消費者無法辨識其品質好壞,因此,在標識標注方面有別于普通商品,國家對此類商品的標識標注有嚴格要求。這既是經營者對商品質量的一種明示擔保承諾,也是消費者識別商品、購買商品以及事后維權的重要依據。” 標識混亂誤導消費者 “貴金屬珠寶首飾投訴多集中在質量、標識和價格等方面。其中標簽及印記是消費者識別貴金屬首飾品質的重要信息來源。”寧德市消委會副秘書長陳裕來介紹說。標簽無中文名稱,普通消費者無法獲知該貴金屬首飾的真實材質,從而導致以次充好、以假亂真等現象發生,如一些商家故意將“鈀金”當成“白金”銷售、以石英巖制品冒充翡翠制品。作為專業性極強的行業,廠家和經營者占有了大量消費者不具備的信息,而消費者屬于弱勢一方。 2014年10月起,寧德市霞浦縣工商局在轄區內開展貴金屬首飾市場專項檢查行動,發現了3大亂象。 |
相關閱讀:
- [ 02-11]述評:嚴懲高通有利維護中外消費者權益
- [ 01-06]富德生命人壽—保護消費者權益 對違規行為絕不姑息
- [ 12-16]盡快填補消費者權益保護制度空白
- [ 12-11]保監會:關于《中國保監會關于加強保險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的意見》
- [ 11-19]保險消費者權益保護全方位升級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