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側記:網絡名人如何才能傳遞正能量?
m.shockplant.com?2013-08-20 09:26? 賈玥?來源:人民網 我來說兩句
人民網北京8月11日電 (記者賈玥) 10日下午,十幾位互聯網業界管理者、從業人員和微博名人齊聚央視新址演播廳,對話暢談網絡名人的社會責任。 誰才是“網絡名人”? 十幾年前,人們對名人的理解還僅限于影視明星,而在當今這個網絡時代,名人的定義和范圍都在發生變化,名人的身份也變得越來越多種多樣。 在新浪網總編輯陳彤看來,網絡名人首先要具備較高的社會知名度,其次網上言論可以產生較大影響力。此外,一個很重要的特征是,網絡名人不僅僅在專業領域被認可,在其他領域也能產生廣泛認知度。 SOHO中國董事長潘石屹自認沒有達到這一標準。盡管這位地產商已經在新浪微博上擁有了超過1500萬粉絲,但他仍謙虛地表示“粉絲數量不重要”。在他看來,只要發言獲得廣泛傳播,網絡時代任何人都是名人。 優酷土豆首席執行官古永鏘對此認同。“在這個中國知名的視頻分享網站上,無數拍客在用掌中的攝像機記錄社會片段,贏得公眾點閱,他們也是網絡名人。”古永鏘說,在雅安地震發生后,拍客們不僅及時記錄下災難狀況,也會提出保障人身安全的建設性意見,體現出可貴的社會責任心。 “關注社會邊緣人群和事件,力所能及傳遞愛心,用自己的社會影響力‘予人玫瑰’,只要做到這幾點,就可以稱得上被我們信賴的網絡名人。”現場有觀眾發言指出。 網絡空間屬于個人還是公共? 人民網總裁廖玒認為,網絡是公共空間,微博也是公共媒介,不同于私人之間通信和交流,因而在發言時必須考慮到受眾。 “只要發表在微博上的內容,都應該被看作是對公眾發表的見解。”潘石屹認為,寫在筆記本上的私人日記才屬于個人空間,而微博是可以交流、互動和互相學習的平臺,因而它的公共性顯而易見。 在歷史學者紀連海看來,正因為以微博為代表的網絡空間具有公共性,因而在發表感言或對社會事件加以評論時要格外慎重。一些令人錯愕的新聞第一時間被曝光,要先冷靜地判斷真偽再觸碰,這一點對于實名認證過的網絡名人尤為重要。 紀連海還爆料說,他曾給一個轉發過虛假新聞的資深媒體人發過私信,指責他沒有經過核實就發布假新聞欠缺專業精神,甚至懷疑他是否另有目的。 “隨意轉發新聞造成網絡轟動效應確實不太妥當,”陳彤說,“轉發之前最起碼應該首先上網搜索一下,查查到底有沒有這回事。” 時評人周小平認為,網絡空間的公共性要求大V名人要懂得“珍惜羽毛”,如果傳播了錯誤或虛假的信息,要能主動公開道歉,消除影響。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8-20]中國互聯網協會關于傳播正能量堅守"七條底線"的倡議書
- [ 08-20]互聯網協會倡議堅守七條底線 改善網絡輿論生態
- [ 08-19]突破七條底線等于自毀互聯網
- [ 08-19]沒有底線,互聯網就沒有未來
- [ 08-19]中國青年報:沒有底線 互聯網就沒有未來
- [ 08-18]中國寬帶發展現狀:人口普及率不到14%
- [ 08-18]互聯網電視盒噱頭多 男子花700元買“板磚”
- [ 08-17]國務院印發“寬帶中國”戰略及實施方案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