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各時期歷史口號
m.shockplant.com?2012-09-30 11:22? ?來源: 我來說兩句
【1950年——1976年時期的口號】 ◆ “抗美援朝,保家衛國” 1950年6月27日,美國出兵侵略朝鮮,并派第七艦隊開進臺灣海峽。面對美軍對中國東北近鄰的入侵和對我國安全的威脅,中共中央作出出兵朝鮮的重大戰略決策。10月8日,毛澤東在《給中國人民志愿軍的命令》中指出:“為了援助朝鮮人民解放戰爭,反對美帝國主義及其走狗的進攻,借以保衛朝鮮人民、中國人民及東方各國人民的利益,著中國人民志愿軍迅速向朝鮮境內出動,協同朝鮮同志向侵略者作戰并爭取光榮的勝利。”這表明了中國出兵朝鮮的性質、目的以及對取得勝利的信心。隨后,舉國上下興起了轟轟烈烈的 “抗美援朝,保家衛國”運動。“抗美援朝,保家衛國”也成了50年代前期中國最為流行的口號之一。 ◆ “總路線是照耀我們各項工作的燈塔” 從1952年底開始,中共中央根據國內外形勢發展的需要,醞釀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1953年9月24日,在發布慶祝國慶四周年時,正式向全黨、全民宣布了它的內容,即“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并逐步實現國家對農業、對手工業和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12月,毛澤東在審定和修改中宣部關于學習、宣傳總路線的提綱時寫道:“ 這條總路線是照耀我們各項工作的燈塔,各項工作離開它,就要犯右傾或‘左’傾錯誤。”從此,“總路線是照耀我們各項工作的燈塔!”“總路線萬歲!”成了風行一時的口號,直到“大躍進”運動結束為止。 ◆ “以階級斗爭為綱” 1957年10月,在反右斗爭擴大化的影響下,毛澤東在黨的八屆三中全會上提出,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矛盾,社會主義道路和資本主義道路的矛盾,仍然是當前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從根本上改變了八大的方針。1959年8月的廬山會議上,他把對彭德懷的批判,說成是“一場階級斗爭”。1962年黨的八屆十中全會上,他進一步指出,在整個社會主義社會,始終存在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之間的階級斗爭,存在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兩條路線的斗爭。階級斗爭和資本主義復辟的危險性,必須年年講、月月講。1963年2月的中央工作會議上,他在總結湖南、河北等地的社會主義教育運動經驗時,提出“階級斗爭,一抓就靈”。他還號召全黨“千萬不要忘記階級斗爭”。自1957年之后,全黨全國的各項工作從根本指導思想上說均以 “階級斗爭為綱”,并成為后來“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理論的核心內容。這些對階級斗爭夸大化、絕對化的提法,一度成為流行口號。直至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被斷然否決。 ◆ “大躍進萬歲” 1957年11月13日,《人民日報》發表社論,批評經濟工作中的“右傾保守”現象,提出“我們就有條件也有必要在生產戰線上來一個大的躍進。”同月,毛澤東在莫斯科提出要在十五年內鋼產量趕超英國。12月,劉少奇向全國公布了十五年在鋼鐵和其他重工業產品的產量方面趕超英國的口號。1958年5月的八大二次會議肯定了當時全國出現的 “大躍進”形勢,認為中國正經歷著“一天等于二十年”的偉大時期。會議還調整了“二五”計劃的指標,鋼產量由1200萬噸提高到3000萬噸,糧食從5000億斤上升到7000億斤。會后,“大躍進”在全國范圍內全面展開。農業提出“以糧為綱”,要求5年、3年甚至1-2年達到12年發展綱要規定的指標。工業提出“以鋼為綱”,將趕超英國的目標縮短為7年、5年以至3年。1958年8月,這些指標又進一步夸大了2倍。隨后全國各行各業都出現了“浮夸風”,以及一些荒誕不經的口號。作為一場運動,“大躍進”錯誤直到1960年才得以有效地糾正,而作為一個口號和工作思考方式在20多年后才得以最終糾正。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