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署名文章:崛起的中國勢不可當
m.shockplant.com?2012-03-05 16:47? ?來源:新華網 我來說兩句
三、不斷提高我國的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 中央對今年經濟工作提出了“穩中求進”的總基調。這個“穩”,不是不動;這個“進”,就是要繼續抓住和用好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攻堅克難,奮發有為,努力在各項工作上取得新進展、新突破和新成效。 重點是抓好“兩穩一擴”:穩定外需、穩定投資、擴大消費。 擴大居民消費,就必須增加居民收入,提升消費能力。為此,需要深化收入分配體制改革,加快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多渠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并且深入研究財產性收入等問題。 擴大內需的許多具體措施,不但直接影響經濟增長速度,而且與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緊密相連。因此,要著力抓好“四個結合”。 一是把擴內需與調結構更好地結合起來,拓展內需增長新空間。 二是把擴內需與城鎮化更好地結合起來,培育內需增長新動力。 三是把發展與改革更好地結合起來。抓住時機盡快在財稅體制、金融體制、價格體制、文化體制改革,以及行政審批制度和國有企業改革等一些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新的突破。 四是把發展經濟和改善民生更好地結合起來。 四、堅定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開拓前進 近期召開的兩個國際會議值得關注。一個是由發達國家主辦的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來自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政要、著名專家和經濟界人士,集中對資本主義制度進行了深刻反思。與會者普遍認為,此次國際金融危機在本質上是資本主義制度的危機。另一個是發展中國家主辦的世界社會論壇。參加這次會議的各界人士紛紛提出,國際金融危機反復發作并揮之不去,根源在于資本主義制度。發展中國家應破除對資本主義的迷信,努力尋求新的發展模式。 分析國際金融危機的原因,表面上源于美國次級住房抵押貸款大量違約和金融衍生產品泡沫破裂,引發全面信用危機。若從直接起因考察,可說是發達國家宏觀經濟政策不當、虛擬經濟過度擴張、政府監管缺失造成的,是長期負債消費的增長模式難以為繼的結果。而從內在本質分析,則暴露了自由市場經濟的固有弊端,暴露了資本主義制度的固有缺陷,暴露了經濟全球化條件下的深層次結構矛盾。 我國曾長期實行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把計劃看成是絕對的,因而束縛了生產力發展。這場國際金融危機使我們看到,市場也不是萬能的,一味自由放任,勢必引起經濟秩序的混亂和社會分配的不公,最終受到懲罰。 經過30多年改革開放,我們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國際金融危機等一系列重大挑戰面前,我們的發展道路經受了考驗,我們的社會制度展現了優勢,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等在內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充分顯示出指導實踐的強大威力。 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只要全黨全國人民堅定信心、團結一致、攻堅克難,不為任何風險所懼,不被任何干擾所惑,抓住機遇、用好機遇,崛起的中國就勢不可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會越走越寬廣。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