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年產十萬噸生物質顆粒燃料首條生產線成功投產
m.shockplant.com?2011-11-18 16:32? 林延昆?來源:東南網 我來說兩句
由南安市海特機械有限公司投資的福建省首條年產十萬噸生物質顆粒燃料生產線成功投產。2011年初,該公司劉海濱董事長親自帶領技術部、市場部人員深入內地各省,調研考察生物質顆粒設備及生物質顆粒燃料(Biomass pellet or Biomass Moulding Fuel,簡稱“BMF”)的新能源項目。公司用半年的時間開發生物質顆粒設備,準備用兩年時間投產10個生物質顆粒燃料的生產基地,年產10萬噸以上的顆粒燃料(相當于8萬噸的標煤)。生物質燃料為環保可再生能源,屬第四能源,是全世界大力推廣之綠色能源,海特生產基地以南安市梅山鎮工業走廊為中心點,延伸至永春縣、德化縣、大田等地。今年10月份,海特一號實驗基地已經投入生產,年產達13000噸生物質顆粒燃料。 生物質燃料在燃燒過程中可達“零排放”--即不排渣、無煙、亦無二氧化硫等有害氣體,不污染環境,二氧化碳接近零排放,是改變氣侯不良變化的有效途徑。每1萬噸生物質燃料可替代標準煤0.8-1.0萬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160噸,減少煙塵排放80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44萬噸,生物質燃料熱值可達3700-5000大卡/kg,火力強旺,熱效率可達90%以上,遠遠高于燃煤的60%,使用生物質燃料運行成本低,燃燒成本降到與普通煤等同,是電鍋爐及燃油、燃氣鍋爐的1/6和1/3,省去了單純燃煤增加的環保治理費用,生物質燃料將是今后各行各業需要熱源的主要燃料。 生物質顆粒燃料主要原材料是木材加工廠的邊角料、剩余料、木屑、刨花,稻殼,甘薯、甘蔗,花生殼等可產生熱值的農林廢棄物,梅山鎮現有木材加工市場,邊角料、樹皮、木屑(簡稱三剩物)隨處可見,周邊鄉鎮有豐富農林廢棄物,為海特生產基地提供充足的原料來源。海特充分利用周邊的農林廢棄物資源,變廢為寶,給當地農民帶來一定的額外收入,還可給一部分農民提供就地就業的機會。能源作物和能源植物的種植做到不與民爭糧,不與糧爭地,不破壞環境。 據了解,今年來,海特機械與某知名大學聯手,借助德國先進技術,深入生物質全套設備研發,克服我國現有生物質顆粒設備高耗能低效率的不足,推出ZLW系列高效造粒設備、MSH系列環保烘干設備,海特從設備的制造到生物質顆粒燃料基地的投產,為我省的低碳建設畫上精彩的一筆,使我省在發展生物質再生能源的基礎上又跨出一大步。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