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7月21日訊 安溪縣個體私營經濟黨委是省首個縣級個私經濟黨委,轄有81個個體私營企業黨組織、770名黨員。開展創先爭優活動以來,安溪縣個私經濟黨委積極探索個私企業創先爭優工作的新途徑,致力于擴大個私企業黨的工作覆蓋面,提升影響力,激發個私企業主參與創先爭優活動的熱情,引導廣大黨員立足本職崗位爭優秀、創一流、當模范、作表率,全力促進個體私營經濟健康快速發展,形成了黨建工作與企業發展互動共榮的良好格局。
管筑并舉,夯實創先爭優基礎。以創建“五個好”黨組織為目標,不斷強化管理,規范黨建工作,筑牢創先爭優基礎。一是創新組織設置。黨委成立以來,及時做好隸屬企業黨組織的移交工作,理順了隸屬組織關系和管理體制。結合企業開業登記、年檢驗照、巡查走訪,對全縣個體私營經濟組織及黨員情況逐一進行摸底調查,初步建立起基本臺賬。按照“有利于黨的領導、有利于黨員和黨組織發揮作用、有利于生產經營管理”的要求,指導凱鷹電器、明仁眼科醫院、三和茶業等規模以上企業組建黨支部,做到成熟一個建一個,建一個鞏固一個,夯實創先爭優組織基礎。二是注重建章立制。針對個私企業黨建工作特點,創新制度保障機制,先后制定了《黨建工作流程圖》、《黨建指導員管理辦法》等規章,確保黨建工作走向制度化、規范化、科學化。針對企業黨組織中普遍存在重組建、輕管理的現象,制定了《黨員教育管理制度》、《個私經濟黨建工作考核細則》等制度,健全支部黨建規章制度,使黨組織開展活動做到有章可循。三是加強隊伍建設。通過“高位嫁接、考試騁用、內部培養、兼職擔任”等辦法,選準配強個私企業黨務干部,拓寬選人用人渠道,從大中專畢業生、國企退休職工中物色黨務工作人員。從工商系統中選拔黨員干部兼職擔任企業的黨建工作指導員,目前已經下派15名企業黨建工作指導員。四是突出典型培育。以創先爭優活動為契機,把雅斯達、中閩百匯、新華眼鏡等黨建工作基礎較好的個私企業黨支部作為精品工程培育打造,做到探索在示范點先行,問題在示范點解決,效果在示范點體現,經驗在示范點形成。在此基礎上,以點帶面,充分發揮典型的示范、引導、輻射和帶動作用,推進全縣個私經濟黨建工作的不斷深入開展。五是拓寬學習宣傳渠道。開通全省首個縣級個私經濟黨建網站——中共安溪縣個體私營經濟委員會網站,設置“新聞聚焦、黨建經驗、網上黨校、個私風采”等13個欄目,設立黨委網上郵局,創辦《安溪個私黨建簡訊》,利用現代網絡,為全縣個私經濟黨組織、黨務工作者和黨員搭建了學習、交流、溝通和服務平臺,解決黨委與各黨支部之間管理、教育和上傳下達難等問題。
構筑載體,搭建干事創業平臺。針對本縣個私經濟黨建特點,構筑活動載體,組織引導全縣個私經濟黨組織和黨員在推動企業發展中爭科學發展之先、創和諧社會之優,著力增強黨組織在個體私營經濟領域的影響力和凝聚力。一是服務企業做大做強。廣泛開展“四講四比”、“金點子”活動,組織黨員職工深入調研,摸排每個生產經營環節存在的問題和不合理因素,提出合理性意見和建議,供企業經營決策參考,為企業的發展出智出力。聚豐工藝品有限公司黨支部開展“我為企業發展獻一策”活動,共收到各類建議82條,涉及企業管理、生產建設、勞動工資、文化建設,采納了73條,為公司節能增效達100多萬元。二是促進企業轉型增效。引導企業準確把握“十二五”發展形勢和經濟政策,把黨組織“目標管理”、黨員“設崗定職”與企業生產經營結合起來,充分發揮黨組織和黨員在技術攻關、自主創新等方面的作用,幫助企業加快轉型升級增效。幫助引進培養創新型人才,支持業主加大對新工藝、新產品、新技術的研發力度,進一步提升個體私營經濟的核心競爭力。三是服務縣域發展大局。引導個體私營企業通過與茶業專業合作社聯手、與農村支部結對共建等方式,為推動安溪跨越發展、躍升發展爭做貢獻。如盛世三和茶業有限公司黨支部與感德鎮大坂村、蘆田鎮石盤村、龍涓鄉錢塘村三個村開展幫扶共建活動,公司在茶園建設、衛生質量管理、資訊科技、技術培訓、環境保護等方面無償提供幫助。四是團結凝聚廣大職工。樹立大局觀念,堅持把黨員隊伍建設、職工隊伍建設統一起來,提升整體素質。組織協調企業相關部門積極開展“談心日”、“征求意見日”等活動,搭建職工與企業主之間的溝通平臺,及時發現和化解矛盾,穩定職工隊伍。依托黨員活動室、黨工團活動中心等陣地,積極培育職工團隊精神,把職工團結凝聚在黨組織周圍,形成促進企業發展的強大精神力量。
拓寬領域,引導企業健康發展。立足實際,堅持“三個結合”,實現黨建工作與企業發展的對接共振。一是與打造企業文化品牌相結合。積極協助企業培育核心價值觀,打造先進企業文化,增強員工的歸屬感和團隊精神。引導企業開展文藝晚會、體育比賽、知識競賽等活動,豐富員工文化生活,多家企業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文化品牌。如緯璇織造有限公司結合企業特點打造“文化走廊”,充分利用樓梯口、車間崗位等宣傳創先爭優、安全生產等知識,制作了企業文化宣傳手冊,宣傳和展示企業文化。二是與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相結合。積極協調業主和職工之間的關系,暢通員工訴求渠道,主動幫助解決實際困難,著力構建和諧勞動關系。如雅斯達電器公司黨支部積極充當業主和員工之間的溝通橋梁,針對部分職工因待遇偏低,不安心崗位生產問題,積極與業主溝通協調,提高部分產品的計件工價,為140多名職工辦理摩托車駕駛證,撥出專款3.8萬元為職工搭建停車坪。三是與履行社會公益責任相結合。引導業主充分利用各種生產要素,落實節能減排措施,加大對安全生產投入,主動履行環境保護和安全生產主體責任;推動業主努力創造更多就業崗位,倡導業主積極參與“感恩行動”和社會公益慈善事業,樹個體私營經濟良好社會形象。將引導企業承擔社會責任作為創先爭優活動的一項重要內容來抓,積極引導企業主捐資奉獻愛心,開展助殘、助學、助困等幫扶活動。如在去年春節前夕,組織福韻機械有限公司等開展節日慰問,為26名困難黨員、群眾每人送上了500元慰問金及一床棉被。(安溪創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