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創先爭優活動中,深滬鎮小教支部以“踐行科學發展觀,推動深滬教育新發展”為主題,以開展“五好五帶頭”創爭活動為載體,以為深滬教育科學發展、跨越發展爭作貢獻、多作貢獻、快作貢獻的實績作為評價標準,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廣大共產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成效初顯:
一、明確一個發展主題
堅持“優化學校布局調整,提升學校文化內涵”的發展主題。充分發動村(社區)、學校整合資源,改舊建新,以落實項目為抓手,大力推進校舍建設。基本實現 “消除危房,規模辦學,規范管理,均衡發展”的工作任務;用5年時間校校均達到“規范管理、均衡發展、創辦特色、塑造品牌”的工作目標,打響“深滬教育”品牌。
二、突出兩方面工作
一是營造氛圍。爭取鎮政府并與各村(社區)、各職能部門簽定教育工作目標責任書,形成層層抓落實,人人負責任的工作格局,每年教師節、“六一”節、春節等重大節日期間,爭取鎮主要領導通過召開教育工作會、走訪慰問、現場辦公等形式,解決教育實際問題。極大鼓舞和調動教師的工作熱忱和積極性,積極營造全社會“尊師重教”氛圍。
二是打造合力。通過榜樣力量、學校整合、實體捐建等辦法,廣泛調動各部門、各村(社區)、社會團體和社會各界人士辦學積極性,多渠道籌錯資金,用于學校項目建設、完善設施設備等,不斷改善學校辦學條件。
三、落實三個確保
一是確保規劃先行。爭取將“科教興鎮”納入深滬鎮加快經濟發展建設現代化濱海城鎮的四大戰略之一。先后出臺《深滬鎮中小學重新布局調整實施方案》、《深滬鎮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規劃方案》、《深滬鎮創建農村小學合格校工作實施方案》等規劃實施方案,為全鎮教育工作做好前瞻與規劃。
二是確保資金保證。除確保鎮財收主渠道投入外,還積極發動海內外僑胞、社會捐資辦學。幾年來,全鎮共投入近1.5億元用于改建、擴建、遷建15所中小學及中心幼兒園,新建中小學校舍面積85085平方米,全面消除C、D級危房1.9萬平方米。現校園總面積、校舍總面積分別是改造前的1.87倍、2.4倍。
三是確保留足用地。在新擴建和遷建的學校中,科學用足教育空間、留足教育用地,按高起點、高標準規劃建設校園。如:深滬中學新校園僅占地面積達125畝。將將深滬中學舊校區規劃出16畝,建設成深滬中心小學第二校區。目前,全市5所小學校園占地面積30畝以上(其中2所達40畝);在鎮標準化廠房園區、中小企業創業園、金嶼社區各分別預留15-20畝地為小學、幼兒園建設用地,為學校的科學布局和可持續發展留足空間。
四、用活四種載體
一是項目建設。堅持爭取把對鎮教育年度考核項目內容列入鎮政府民辦實事項目。每個實事項目均分解立項,逐項明確要求,落實責任領導、責任單位和責任人,年中、年末又分別協調各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及社會各界人士視察為民辦實事項目建設進展情況,保證項目按期按質完成。
二是配套建設。基本完成中小學校園改造項目,12所小學運動場已有10所實現塑膠環行跑道建設,4所小學實現班班多媒體配備,學生電腦生機比為8:1,校校均接入光纖建有校園網,各專用輔助教室齊全設備,均按省標準配齊。
三是優質資源建設。積極倡導和鼓勵有條件的學校以創建素質教育先進學校為載體,進一步規范學校管理,提升學校的文化內涵,每年創建一所泉州市、晉江市素質教育先進學校,不斷擴大優質教育資源面,基本實現學生從“有書讀”到“讀好書”的跨越發展。現獅峰中心小學為“泉州市素質教育先進學校”;東山小學為“泉州市小學教學管理先進學校”;另有華海等4所小學為“晉江市素質教育先進校”,在優質學校就讀學生達3606人,占全鎮在校生總數的64.5%;深滬中心幼兒園為晉江市首批鎮(街道)屬公辦中心幼兒園。
四是省義務教育標準化學校建設。在全面完成危房改造及配套建設的基礎上,大膽創新,有為運作,在2009年初,明確提出的“用兩年時間完成小學標準化學校創建工作,爭取在全省范圍內率先實現校校通過標準化學校評估驗收” 的工作目標,專門召開動員大會,制定創建工作實施方案和獎勵辦法,把創建工作納入考核體系,作為考核村(社區)、學校的重要依據。至2010年底,12所小學全部如期通過“福建省義務教育標準化學校”驗收,在全市率先實現小學創建工作全覆蓋。(深滬鎮小教支部,市教育工委創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