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福建日報12月19日訊?9日下午,在北京舉行的莆田市與央屬企業項目對接簽約儀式上,莆田與國投、國藥、中海油、中石化、中鐵、中冶、國電、中科院、清華紫光、中國航油集團、中國通用集團等央企對接合作項目18個,簽約項目總投資額673.9億元,涉及能源開發、臨港產業園區建設、醫藥、電子信息、汽車制造、城建等領域。
站在新一輪發展的門檻上,莆田以央企聚集發力的宏大氣魄,打響了進軍“十二五”的第一炮。
經濟翻番,港城崛起
即將過去的“十一五”,是莆田經濟快速增長、綜合實力顯著提升的5年。300多萬莆田干群緊緊圍繞“經濟翻番,港城崛起”的奮斗目標,有效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挑戰,加快建設湄洲灣港口城市,主要經濟指標年均增長幅度均居全省前列。其中,地區生產總值從2005年的359.91億元增長到今年的816億元,實現翻一番;人均生產總值突破4000美元,提前1年實現“十一五”規劃3400美元的目標;財政總收入從2005年的29.46億元增長到今年的78億元,增長1.6倍;5年累計完成投資1500億元,是“十一五”以前23年投資總和的2.2倍……
5年奮力追趕,5年頑強開拓,為莆田港城跨越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基礎設施適度超前,實現根本性跨越。福廈鐵路客貨運的陸續開通、向莆鐵路和湄洲灣港口鐵路支線的相繼開建,標志著莆田進入“高鐵”時代?!皟煽v兩橫”的高速公路網相繼開工,一批疏港道路相繼建成啟用,秀嶼、羅嶼等一批專用、多用碼頭相繼開建,集鐵路、公路、水運于一體的綜合交通集疏運網絡初步成型。
特色產業全面提升,臨港產業突破性發展。十大產業超百億的達7個,比2005年增加6個。福建LNG、莆田燃氣電廠、鞍鋼冷軋等臨港重大工業迅速崛起,11家央企加盟港口等資源開發,一大批大項目好項目落地、開建、投產達產;預計今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可達1230億元。
城鄉建設全面推進,城市框架進一步拉開,規模擴大1倍以上;“一心三組團”構成的中心城區和以媽祖城為核心的濱海新區的城市發展格局進一步確立。綠化、美化、亮化、凈化工程穩步推進,城市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城市面貌煥然一新,城市品位顯著提高。
社會事業加快發展,環境質量持續優化。媽祖信俗成功列入世界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成功承辦了第十四屆省運會和第八屆省老健會;市疾控中心、急救中心、第五醫院等一批醫療衛生設施投入使用;廉租住房、經濟適用房不斷建設。完成東圳水庫、萩蘆溪流域周邊污染源整治,全市森林覆蓋率達58%,生態環境質量位列全省前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