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讓地方企業百姓都滿意
“為海西建設提供科技支撐,是海西研究院的使命。它不但要成為自身科技成果產出和轉移轉化的平臺,還要集聚中科院全院,重點是上海地區研究所的科研成果,到福建、到海西轉移轉化。”10月29日,在海西研究院建設領導小組第三次會議上,領導小組組長、中科院副院長施爾畏表示。
作為“國家隊”,海西研究院正加緊組織實施一批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和中科院重大或重點項目。“我們將拿出很大的力量,盡可能滿足地方的要求。”海西研究院建設工作組組長、福建物構所所長洪茂椿說。
為充分發揮支撐、服務海西可持續跨越發展的作用,促進地區產業集群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海西研究院專門開展了海西重大產業技術需求調研。
“作為國家級的研究院,海西研究院要出精品,但不是包打天下,我們將主攻有基礎、有積累、福建產業發展有需求的技術。”蘭國政說。
近年來,福建物構所在實施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上已有許多成功經驗。研究所技術入股的福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在深交所上市;“煤制乙二醇”技術與社會資源優化組合,20萬噸工業示范裝置生產出合格的乙二醇產品,在世界上率先實現成套技術的工業化應用;研究所下屬創鑫科技公司,從事鋰離子電池電解液添加劑研究、開發和生產,獨創的添加劑產品被美、加、韓等世界知名鋰離子電池廠商采用。
聚焦世界科學前沿和國家、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重大戰略需求,海西研究院共部署了20個研究領域、78個創新方向、14個重大創新項目和31個交叉前沿項目,將與龍頭骨干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共建服務海西的半導體照明研發中心、激光技術集成與應用研發中心、先進鋰電池材料研發中心等15—20個區域研發中心,形成以福州為核心,覆蓋福建乃至海西的網絡型研發體系。
對尚未部署的但又是海西重點和支柱產業的急需技術,研究院將發揮和積聚中科院等相關研發力量,與社會創新資源結合,重點在工業智能裝備、先進液壓技術、廢水處理與回用、固體廢棄物資源化、生物質能源等方面,引進中科院成果,促進在海西轉移轉化,增強海西區域自主創新能力。
“我們的目標是,構筑知識創新、技術創新和工程產業化‘金三角’創新體系,把海西研究院建設成為‘地方黨委政府滿意、合作企業滿意、老百姓滿意和科技界同行認同’的研究機構。” 洪茂椿說。
至2015年,海西研究院將在取得一批重要成果的同時,大力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在重要大宗化學品制備、稀土材料利用、激光加工、半導體照明、鋰電池關鍵材料、環境友好膠粘劑、光伏材料等領域,輻射400個以上的企業,孵化重大科技成果30項以上;重點在煤高效清潔利用等領域培育20家以上高新技術企業,催生上市公司3—5個,培育創新創業人才1000人以上;通過成果轉化,累計為社會新增銷售額200億元以上,新增利稅50億元以上,新增就業崗位10000個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