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福建日報11月29日訊?見到林天龍,很不容易。約了好幾次,他不是在下鄉,就是在下鄉的途中。
“下鄉服務養殖戶是我工作的一個主要內容,另外最近幾個水產生態養殖項目進展不錯,我越跑越有勁。”林天龍是福建省農科院副院長,曾在美國留學多年。回國后,他即創建了省農科院魚病研究中心,將所學技術應用于我省水產養殖業的生產實踐,為百余個大中型水產養殖單位提供技術支撐。
林天龍一直提倡在水產養殖中貫穿健康、生態理念。十一五期間,我省提出打造海洋經濟強省,大力扶持推進海洋科技創新。這樣的優勢環境讓林天龍一般的科技工作者們“如魚得水”,得以大展拳腳。
為了找到一種更為安全、有效、無殘留的動物保健劑來代替抗生素和化學藥品在水產養殖中的使用,林天龍和他的科研團隊與省內一家大型飼料公司合作,成功研制開了多功能卵黃粉飼料。這種飼料還沒正式面市,就受到我省水產養殖業者的一致歡迎和期待。
在福清市高山鎮一家鰻魚養殖場,林天龍的多功能卵黃粉飼料試驗獲得了成功。同期投入養殖的鰻魚苗,喂養卵黃粉飼料后生長速度增加10%以上,抗病能力也大大增強。每次見到林天龍,養殖場林老板就笑逐顏開:“林院長,你不僅幫我們降低養殖成本,還讓水產養殖更為綠色和環保,我們養殖戶看到你就高興!”
多功能卵黃粉飼料的開發利用,只是林天龍實現健康、生態水產養殖夢想的其中一步。“這段時間我常跑連江,忙著一個生態立體養殖項目。”林天龍說,與連江官坂一家海產公司合作的這種養殖模式,讓他充滿了期待,他非常希望能在全省推廣。
“所謂立體養殖,就是將蟹、蝦、泥蚶、花蛤、藻類等進行混養。”林天龍娓娓道來,“舉個最簡單的例子,蟹蝦混養,蟹可以及時吃掉病蝦,防止病體滯留、污染。藻類可以吸附蟹蝦的排泄物,清潔水體,泥蚶、花蛤又可以藻類為食。這樣節約了養殖成本,又可最大限度保護水資源。”
“現在,我和團隊正忙著立體養殖的優化工作,比如研制開發蟹的人工飼料,彌補禁漁鮮活飼料的不足。現在政府對我們科技工作非常支持和重視,我們理應為海洋產業的發展多盡自己的力量。我相信,在全省范圍內實現生態水產養殖的夢想也很快會實現。”林天龍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