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東南網
>
專題> 海峽西岸經濟區全記錄> 最新動態
> 正文
海關助推海西大通道建設
東南網-福建日報7月16日訊(本網記者 賴文忠 實習生 王圣)連日來,寧德核電項目工地上一派熱火朝天的建設場景。一、二號機組常規島安裝工程全面開工,2012年四臺機組可陸續投產。“項目的順利推進,海關功不可沒。”項目有關負責人說。
由于寧德口岸疏港條件限制,寧德核電項目進口設備物資多從外省口岸進口。在海關總署支持下,福州海關主動打破行政區劃藩籬,實施以“屬地申報、口岸驗放”為主體的區域通關新模式,企業只要在所在地海關報關,貨物就能從進出口口岸驗放,節約了企業進口時間和通關成本。依托這一模式,寧德核電“足不出戶”就能順利完成從千里之外進口設備的通關手續,項目進程大大提速。
去年6月至今年5月,福州海關關區共辦理跨關區“屬地申報、口岸驗放”通關模式下進口貨物報關單716票,同比增長42.35%,貨值1.69億美元,同比增長271.07%;出口貨物1661.32萬美元,同比增長66.64%。目前,該關已與全國16個省區市22個直屬海關簽訂了區域通關合作協議,覆蓋全國3/5面積,不少內陸省份也紛紛從我省口岸“借港出海”。
“屬地申報、口岸驗放”只是海關支持海西建設的一個方面。2006年,海關總署出臺《關于海關支持海峽西岸經濟區經濟發展的總體意見》,提出了支持海西建設的10類22條措施。國務院《意見》對海西的定位之一是“服務周邊地區發展新的對外開放綜合通道”。海關總署和在我省的直屬海關圍繞這一定位,不斷推出扶持政策,著力優化監管和服務,助推海西大通關建設。
相關新聞
更多>>視頻現場
相關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