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委會發揮組織實施作用。災情來臨之際,村委會主動配合村黨支部抓好災害預警、轉移群眾、恢復重建等具體工作,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進入汛期后,泰寧縣新橋鄉大源村支委、村委會主任戴勝龍按照支部的分工,每天帶領村干部對地質災害點、監測點進行巡查。6月18日上午10時,當戴勝龍抱著疲憊的身體,幫助轉移最后一批村民時,一處40多米高的山坡轟然倒塌,滾滾泥石流尾隨奔來。他大喊一聲:“大家快跑!”,并奮力把在他身邊的村民嚴金龍推向更安全的地方。嚴金龍脫險了,他自己卻被泥石流吞噬,不幸以身殉職。
群團組織發揮生力軍作用。特別是民兵營、共青團充分發揮成員年紀輕、體質強、技術好的優勢,組建民兵應急分隊、青年突擊隊,及時救助被困人員,奮力搶修交通、電力、通訊設施,保障人民群眾生活安定。永安市青水畬族鄉青水村團支部成立了一支由24名青年組成的青年突擊隊,冒雨徒步涉水到各村民小組排查險情、轉移群眾。寧化縣石壁鎮張家地村婦代會組織12名婦女,利用婦女上山多、地形熟悉的優勢,對可能發生滑坡的山體進行巡查。
“六大員”、專業合作組織、老人協會共同參與抗洪救災。建寧縣濉溪鎮“六大員”積極向村民宣傳防洪、防汛及洪災期間大疫病防治知識,并做好災后的消毒工作。泰寧縣新橋鄉新橋村老年協會把20多名身體較好的老年人組織起來,幫助救災的武警官兵清洗衣服,為受災群眾洗菜、做飯,力所能及地做好后勤保障工作。沙縣鄭湖鄉水柿協會立即自發組織30余名協會成員成立抗災突擊隊,在理事長陳兆誠帶領下到慶洋村查看災情、安置災民,連夜聯系食品、塑料薄膜、瓦片等救災物資……
當前,受災地區的村黨組織在各級黨委和政府的領導下,深入貫徹落實省委孫春蘭書記、黃小晶省長在三明指導抗災救災工作時的重要講話精神,帶領廣大農民群眾一手抓防汛抗災,一手抓恢復生產,各項生產自救和恢復重建工作緊張有序進行。創先爭優的實踐在繼續升華,“168”機制的實施在持續深入。
報:中央創先爭優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省委常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協黨員領導干部,省委創先爭優活動領導小組成員,省委組織部、宣傳部領導
發:各地各單位創先爭優活動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
(閩簡報字06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