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東南網
>
專題> 海峽西岸經濟區全記錄> 最新動態
> 正文
千臺農機鬧春耕 種田更要重科技
編者按: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也是農業發展的重中之重。南平農業,通過廣泛推行“五新”(新品種、新技術、新農藥、新肥料、新機具),普及機械化,提高科技含量,帶來了糧食增長方式的根本轉變。
東南網-福建日報3月30日訊(本網記者 方煒杭 徐樹才) 春光明媚,松溪縣茶平鄉茶平村千畝良田種植示范基地,鐵牛奔鳴,一派繁忙春耕景象。日前,松溪組織300多名農技人員深入田間地頭指導服務農戶,農機部門組織開展“千臺農機鬧春耕”活動,提高了農業耕作效率。
這是南平農業邁入機械化的一個縮影。隨著惠農政策的全面落實,閩北農民購買農機具的熱情高漲:截至去年11月30日,24344個農民購買了農機具,合計使用中央和省級補貼4740萬元;帶動農戶投入農機資金1億多元,受益農戶1.8萬戶。
農業機械的普及,各種農業合作社如雨后春筍般多了起來。建陽小湖富民農機專業合作社是閩北首家農機專業合作社,擁有各類配套農機具82臺(套),提供全程機械化服務。去年,合作社一成立,就承包了小湖鎮馬坑村36畝拋荒4年之久的耕地,并簽訂市內外機械作業訂單1萬多畝,還到浙江、江西等地跨區作業。
“合作社實現農業節本增效,為新機具新技術示范推廣提供平臺。對農戶來說,既不誤農時,又省工省錢?!焙献魃缋硎麻L謝小奴說,“合作社對水稻插秧實行統一育秧、栽插,徹底解決了農民‘三彎腰’問題?!?/p>
相關新聞
更多>>視頻現場
相關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