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社會保障。堅持關注弱勢群體,協調有關部門,籌措足夠資金,讓符合條件的貧困群體全部納入最低生活保障;繼續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和農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根據村財增長情況,適當提高補助標準。重點解決農民因患大病而出現的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推行家庭養老、土地保障和社會養老保障相結合,“五保”對象實行集中供養。到2010年,實現全村合作醫療參合率和養老保險參保率達80%。
建設進度安排:①2006—2007年重點建設項目為:組建新農民夜校、組建新農村服務站、完善老年協會、八一村科技文化綜合樓、地方民俗文化遺產搶救保護項目。②2008—2010年:進一步鞏固項目成果,加強鄉風民風建設,完善社會村級保障體系。
3.村容整治工程
(1)新居建設與舊居改造。沿大陶公路兩側建新村集中點4個,采取城鎮化管理,安排住戶83戶,新增建筑面積2.4萬平方米。其中:青石新村點,新安排建房戶20戶,建筑面積5600平方米;半溪新村點,新安排建房戶13戶,建筑面積3640平方米;張坑新村點,新安排建房戶26戶,建筑面積7280平方米;前坂新村點,新安排建房戶24戶,建筑面積6720平方米。
(2)基礎設施建設。改造半溪橋和八一橋,鋪設半溪水泥路1公里,投資32萬元鋪設張坑水泥路0.8公里,八一至五愛至205國道水泥路2.5公里,實現各自然村均通水泥路。設立客運車輛停靠站,架設節能路燈。對110千伏小陶變電站二期進行增容擴建,對八一村工業小區電力配套設施進行建設,改造八一村配電網。興建日供水量3000噸的八一自來水廠,解決本村和周邊村的飲水問題,實現自來水普及率達100%。實現廣播電視、電話信號有效覆蓋率達100%,網絡普及率達到60%以上。
(3)衛生管理。按照“戶集村收、鎮運處理”的農村垃圾集中收集處理體系要求,設立戶垃圾容器(定點放置)和垃圾中轉站,成立村保潔隊(上門收集),鎮配垃圾清運車統一清運處理。與鎮環衛系統相銜接,鎮、村、農戶三級聯動,各負其責,規范運作,建立起高效的農村垃圾集中處置網絡和有效的運行機制,對農村垃圾實行集中收集、統一處置,實現鎮村一體化的垃圾集中處置體系。建立村民環境衛生公約、村環境衛生保潔、“門前三包”、黨員干部衛生責任區和環境衛生長效管理考評制度,開展衛生之家、文明戶評比活動,加強檢查督促,促進各項制度的落實。到2008年建成省級衛生村,力爭2010年實現國家級衛生村的目標。
建設進度安排:①2006—2007年重點建設項目為:半溪水泥路、張坑水泥路、半溪橋改造、八一橋建設、村垃圾中轉站。②2007—2008年重點建設項目為:青石、半溪、張坑、前坂生態新居示范點、張坑至甘乳巖水泥路項目、飲水工程、路燈建設、改水改廚改廁工程。③2009—2010年:全面完善八一村村容整治工作,形成新民居、新設施、新環境,達到道路硬化、環境美化、村莊城區化的目標。
- 2008-04-17計劃興建經濟適用住房1800套 莆田擬定社會保障性住房規劃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