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東南網
>
專題> 海峽西岸經濟區全記錄> 最新動態
> 正文
關于海西文化產業發展的深層思考
兩年后回頭來看,我省的創意產業已走過“破題”階段,漸入佳境,并在個別領域實現突破。以數字來說明,今年上半年,全省軟件及系統集成銷售收入176億元,同比增長30%,全省動漫游戲產業企業達80多家,年收入23億元。然而,與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成都、長沙等“第一集團軍”相比較,我省創意產業無論是整體規模、集聚效應,還是創意設計能力和文化策劃水平,都存在較大差距。
由于文化創意產業培育周期長,對環境、氛圍、人才因素的依賴度高,以及產業形成具有“地緣聚合”的特點,所以在其發展之初,迫切需要政府的引導、扶持和推動。將創意的“星星之火”燃成“燎原之勢”,需要順暢的產業接口,在這個過程中,政府不僅必須有所作為,而且可以大有作為。那么,一個無法回避的問題是:政府在創意產業發展中究竟該扮演怎樣的角色?如何做到既發揮積極的推動作用,又不直接干預微觀經濟活動,不影響文化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
毫無疑問,政府首先應該擔負起文化創意產業的“規劃師”、“設計師”的角色。文化創意是一個融合很多產業內容的綜合性產業,由環環相扣的產業活動所構成。如果沒有及時建立一套明確的整體產業分類系統,詳細列出文化創意產業包括哪些實際的產業活動,并建立相應的統計體系,政府將無法清楚地了解產業規模、結構條件、發展趨勢等,更無法進一步制定長遠的產業發展戰略規劃。令記者記憶猶新的是,幾年前就我省文化產業發展的整體情況進行采訪時,有關部門竟然拿不出任何明確的統計數字,理由是關于文化產業的“外延”有多種說法,統計無從下手。
相關新聞
- 2009-11-11莆田將打造媽祖文化產業園
- 2009-10-30第四批福建文化產業示范基地授牌 4榕企榜上有名
更多>>視頻現場
相關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