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
“海西”首次寫入中央文件
●2006年初,建設部將海峽西岸城市群列入全國城鎮體系規劃,成為全國優先支持發展的八大城鎮群之一。
●2006年3月5日,十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開幕式上,溫家寶總理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到:支持海峽西岸和其他臺商投資相對集中地區的經濟發展。那屆大會上,海西同時被寫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草案)》。
●2006年10月,十六屆六中全會《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決定》再次重申支持海西發展。
2005年
“五緣六求”閩臺關系新詞匯
●2005年1月,省十屆人大三次會議通過《關于促進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的決定》,海西建設進入全面實施新階段。
●2005年3月,我省出席十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的代表建議,把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列入國家“十一五”規劃。
●2005年5月17日,省委書記盧展工在會見參加“海交會”和“商交會”的來賓時,提出了“五緣六求”的概念,“五緣”即閩臺間存在地緣、血緣、文緣、商緣、法緣;“六求”即新形勢下福建在發展閩臺關系方面追求緊密經貿聯系、兩岸直接“三通”、農業全面合作、旅游雙向對接、文化深入交流、載體平臺建設。
●2005年10月,“支持海峽西岸經濟發展”寫入《中共中央關于制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
2004年
“海西”概念浮出水面
●2004年1月,省十屆人大二次會議上,時任省長盧展工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戰略構想。這是“海峽西岸經濟區”概念首次完整、公開亮相。
●2004年3月,我省出席全國十屆人大二次會議的代表聯名向大會提交關于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建議。
●2004年11月,省委頒布《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綱要(試行)》和兩個配套文件,指出了海峽西岸經濟區的發展目標:立足祖國統一大業,著力推動福建以及周邊地區作為一個充滿活力的經濟板塊加速崛起,成為促進祖國和平統一的前沿平臺、兩岸三地交流合作的重要地區,最終成為中國經濟重要增長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