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甘蔗倒兩省,一塊水田跨閩粵。”有人這樣形容我省詔安縣與廣東省饒平縣的緊密關系。兩地各自有9個鄉鎮接壤相鄰,交往密切。
近年來,詔安積極與饒平縣以及潮州市在藥監、計生、政法等10多個領域,建立協作關系,在海西前沿筑起了一張惠及兩地百姓的平安網。
藥監:無縫對接 通暢監管
隨著近年來藥品市場的放開,流通便利,目前詔安縣市場上的藥品一半以上是由饒平縣醫藥流通企業供應的。
這在互利互惠的同時,也帶來了監管難題。“藥品假如出了問題,查起來很麻煩,因為牽涉兩地,追溯源頭不容易。”詔安縣藥監局局長李然說。
他介紹,過去僅僅發協查函就像長途旅行一樣,“按照規定,不能直接發函給饒平藥監局,要先發函給漳州市藥監局,市里再發給省里,省里再轉發給廣東省局,然后再轉給潮州市局,最后才到饒平局”。
這降低了監管時效。“藥品是關系老百姓生命安康的,如果被耽誤了,后果很嚴重。”李然說。
為此,2003年初,詔安和饒平兩地藥監局決定聯手協作,共同加強藥品市場監管。2004年初,協作上升到市一級,漳州市藥監局與潮州市藥監局決定搭建兩省邊界聯防互動的藥品監管平臺。
協作主要在以下幾方面展開:一是執法協作,如不定期進行聯合執法,消除監管死角,同時對涉及兩地違法主體的案件,相互通報并協助查處;二是信息交流,定期通報監管動態等;三是應急藥械互相援助。
協作建立后,因渠道通暢、機制保證,監管效率大大提高。“現在,我們發協查函不用繞一大彎了,直接就可以發給饒平局。”李然說。
這在處理突發事件中顯示了威力。2007年7月,詔安縣藥監局接到通知,要求查禁被國家藥監局確認為假藥的天蠶鎮痛片。他們馬上聯系饒平縣藥監局請求協助,通過調閱醫藥流通企業的出貨單,得知了這批藥的流向。隨后,他們有針對性地在詔安縣20多家藥店查扣了這批藥品。
李然說,如果沒有兩地協作,查禁這批藥品至少要5天以上,因為,詔安有500多家藥店、醫院藥房以及村衛生所藥室,而藥監局執法人員只有12人 。“有了協作,我們就可以從源頭查起,既高效,又快捷,只要一天時間就行,及時阻止了危害性蔓延”。
計生:流動人口 雙向管理
目前,詔安縣有8萬多人在潮州、汕頭、廣州等地經商務工,其中育齡婦女就有1萬人左右。這給計生工作帶來了極大挑戰。
“按照屬地管理原則,計生工作人員不能跨區域雙查,同時,流動人口信息,我們也很難收集。”詔安縣計生局局長沈庭芳說。
為此,2005年4月,詔安縣計生局與饒平縣計生局達成協議,決定共創閩粵邊界計生優質服務先進縣域,實現流動人口雙向管理服務機制,并逐步向潮汕和廣州深圳地區延伸拓展。
沈庭芳介紹,協作主要包括,核實計生對象信息,互通流動人口信息;協助搞好宣傳,如利用鄉親座談會,鼓勵計生對象配合工作等。
這當中,為了便民,他們還商定,育齡婦女可以在工作地計生部門進行雙查,并由縣級以上計生部門開具證明,雙方皆予以承認。“這樣做節省了她們的時間和往返費用,大大方便了育齡群眾。”沈庭芳說。
協作機制建立后,詔安外出務工人員的計生工作比以往更容易開展。 2007年8月,詔安縣四都鎮西梧村一名吳姓育齡婦女在懷孕5個多月后突然孕情消失,計生部門人員懷疑其涉嫌非法鑒定胎兒性別終止妊娠。其后,他們到鄰近的廣東某市調查,在當地計生部門的幫助下,很快查清了問題,這名婦女果真到廣東某市鑒定胎兒為女孩后,終止了妊娠。隨后,他們依法對這家醫療機構進行查處。
據統計,開展合作以來,兩個縣的計生工作,都從合作前的三類縣晉升到二類先進縣,詔安縣還向省優沖刺。
政法:聯勤協作 安全高效
詔安是福建通往廣東的南大門,兩地不僅人流多,而且車流量也大,平時一般每天有5000車次左右。
過去,閩粵兩地交警各自為政,在檢查超載超限時,來往閩粵的車輛在5公里的范圍內就要被檢查兩次,而且是在雙方都叫汾水關的地方檢查。“重復檢查不僅給過往的駕駛員和乘客帶來不便,浪費了時間,而且浪費了兩地的警力資源。”詔安交警大隊大隊長張鎮順說。
針對此,2005年初,兩地交警決定建立聯勤協作,對來往車輛分工檢查,詔安交警檢查由福建進入廣東的車輛,饒平交警檢查由廣東進入福建的車輛,并且檢查結果相互溝通和確認。
“單向檢查既方便了過往的駕駛員和乘客,同時實現了兩地信息、警力的資源共享。”張鎮順說。
聯勤協作在春運安全大檢查更是發揮了作用。春運期間,每天都有一萬多次的車輛流量,而詔安整個交警大隊有執法權的警力只有30多人。通過分工合作,此項工作得以快捷開展,車輛超載、帶病上路以及長途疲勞駕車等現象在一方就被堵住。
詔安縣政法委副書記江武聰介紹,不僅僅是交警,其他政法部門如公安、邊防、消防等,近年來也積極開展閩粵協作,構筑“平安邊界”。如公安部門通過兩地110指揮中心實行24小時聯防信息交流,同時建立跨區域布控堵截聯動機制,設立9個邊界警務室,實現信息和警力資源的共享,促進了平安建設。
記者 段金柱 通訊員 陳惠強 沈麗煌 沈乾生
2008年5月28日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