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耕種無土地、就業無崗位、生計無著落、創業無出路”小小村莊,經過深入學習貫徹“科學發展觀”,竟發生了奇跡般的變化:去年,這個占地不到1平方公里、僅有2659個人口的村莊,創下6.3億元的生產總值,上繳國家稅收1500萬元,村財收入達110萬元,農民年人均純收入突破萬元大關,達12300元。
這個村就是福建省南安市梅山鎮蓉中村。
站在楊梅山眺望蓉中村,晉江東溪猶如碧綠的袖帶翩然其間,從東邊潺潺而來的蓉溪,天衣無縫般靜靜地融入東溪。上百幢現代化農民別墅錯落在兩溪交匯的搖籃里,依山傍水的10多座廠房掩映在紅花綠林中。黨的十七大代表、蓉中村黨委書記李振生告訴記者:蓉中村去年的發展剛起步,今年,全村生產總值和稅收要比去年凈增50%,今年至少繳納稅收2200萬元以上。
泉州市委書記徐鋼深入蓉中村調研,把蓉中村的發展經驗概括為:經濟先行,文化引領。
文化支持,發展經濟不再是無根經濟
蓉中村的文化建設不僅開展得有聲有色,而且逐漸形成了"蓉中文化"品牌效應:"蓉中村藝術團"與東方歌舞劇團的合作,成功舉辦了第一、二屆蓉中文化節,和正在組建的"中國農民合唱團",彰顯了文化的軟實力。而在蓉中村采訪,給記者留下另外一種不可磨滅的印象:那就是翳蔽于全村里里外外刻不能緩的發展經濟氛圍。
泉州市委常委、南安市委書記駱國清多次到蓉中調研,在闡述新農村建設的觀點時,一再強調:沒有經濟支撐的文化是無根文化。
牢牢記住發展經濟為第一要務的蓉中村,重新梳理經濟發展脈絡,跳出蓉中看蓉中,用全國和世界發展的眼光審視蓉中。有超越的思維才有發展的高起點,高起步。面對金融危機,不少人勸李振生發展萊克石化企業要"縮水",要避免"吃不好兜著走"。李振生認為,言難畏難不是蓉中帶頭人的本色,而攻難克難才是蓉中領頭人的風范。
萊克石化沒有在困難面前趴下,短暫匍匐后,攀上了高親并喜結聯姻:東風一汽、重汽集團、北京公交集團、黑龍江燃碳集團、上海通用、安徽江淮和一大批摩托車用油單位與萊克建立了緊密的合作伙伴關系,產油從4萬噸增加到6萬噸,生產、銷售、效益呈現前所未有的良好狀況。
萊克自身發展進入了快車道,同時,還不斷延伸產業鏈。先后創辦了了紙箱、塑料、環保模板廠等5家關聯度高的企業,既為萊克企業節省了成本,又使村里增加至少5000萬元產值。
另外的一種現象引起了記者的關注,那就是這里的4個70%:蓉中村現有企業18家,高科技企業占70%,本地農民變成工人的占70%,農民純收入中來自企業的占70%,“回歸”創業企業占70%。高科技的涌動,農工身份的變革,收入結構的改變,“游子”的大量回歸,史無前例地沖擊著蓉中村的每個人,歷史意義上農村的“靠天吃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兒育女為養老”等一系列傳統觀念不是靠外力而是靠自身力量正發生根本的裂變,新觀念、新思維、新風尚、新經濟的集合,正演繹著新農村發展方向。
- 2009-03-13一個小村莊的文化軟實力——南安市梅山鎮蓉中村調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