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16日,《經濟日報》在一版重要位置,報道我省大力構建新型民生保障體系,讓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本報特予轉載。
記者石偉報道:福建省在積極推進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的進程中,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在促進經濟增長的同時大力促進就業增長,在改善產業結構的同時努力改善就業結構,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時著力提高社會保障水平,構建起一個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具有福建省特色、覆蓋全社會的新型民生保障體系。
福建省民生保障體系的建立和完善,得益于省市各級政府多年來不斷加大用于公共服務領域和改善民生方面的支出,得益于財政支出的重點持續向“三農”傾斜、向社會事業發展的薄弱環節傾斜、向基層和困難地區傾斜、向特殊困難群眾傾斜,使民生保障這一涉及面廣,資金需求量大,政策性強的事業獲得了長足的發展。
完善醫療保障體系是一項政策性很強的工作。通過多年的努力,福建省的參保覆蓋面逐年擴大,全省初步建立起被征地農民就業培訓和社會保障制度,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試點已全面啟動。截至2008年底,全省已有480.78萬居民參保。旨在解決工傷保險問題的“平安計劃”實施3年來,參保農民工人數翻了兩番,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已連續10年按時足額社會化發放。
促進就業和再就業是近年來福建省各級勞動保障部門每年工作的重頭戲。福建省委對這一事關社會穩定和人民群眾增收的大事常抓不懈。福建省有關部門相繼出臺了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積極就業政策,僅2008年全省就新增城鎮就業68.4萬人,下崗失業人員新增再就業8.55萬人,幫助城鎮就業困難對象再就業3.32萬人,新增農業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47.2萬人,組織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44.15萬人,農村貧困家庭實現一戶一轉移就業3.8萬人。
福建省財政廳負責人說,今年將堅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經濟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實行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把促進增長與擴大就業、改善民生緊密結合起來,讓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省財政將繼續加大對于構建民生保障體系的支持力度,集中財力辦好省委、省政府確定的為民辦實事項目,加大就業扶持政策的落實力度,實施更加優惠更加靈活的就業扶持政策,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健全城鄉低保補助制度,提高城鄉低保補助水平,繼續實施臨時生活救助制度,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投入,加快實施城市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建設,使民生保障真正成為讓大多數人受益、不間斷、可持續的民心工程和安心工程。 (記者石偉報道)
(責編:陳瑜輝)
- 2009-03-15在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活動中改善民生
- 2009-03-01福建省6項水利工程改善民生
- 2009-03-05我省將投4.2億用于庫區民生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