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時代 —— 兩代『娘家人』眼中的女排精神
1972年10月底,訓練基地完成選址,按照計劃,女排運動員12月就要前來訓練。如何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里完成訓練球場的建設? 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訓練基地以一座有6塊場地的“竹棚館”回答了這一問題——雙層竹片夾上竹葉為頂蓋,多根竹筒合并為柱當梁,地面則以細砂和白灰、紅土混合壓實夯平。 “竹棚館”建成后,各省市排球隊都來到這里參加集訓。女排國家隊便于1976年在此組建,一段段不為人知的故事就此上演。 原始的場館地面遇上下雨就會潮濕,女排姑娘們一滾就是一身泥。煤渣劃破了她們的手肘、大腿,揉進傷口里。每次比賽或者訓練結束后,醫生要幫助她們清理,否則很容易感染……所有的這些都成為早期女排運動員心中難以磨滅的印記。 訓練基地建成時,正值被譽為“東洋魔女”的日本女排稱霸世界女子排壇。 鐘家琪回憶,當時中國老一批女排訓練借鑒了大松博文等日本教練的“魔鬼訓練法”,通過高強度、大密度的訓練,以突破體能極限,提升專業水平。 “當時的口號是‘苦練三五年,打敗日本南朝鮮(韓國)’。”鐘家琪說。 “恐怖”——鐘家琪用這兩個字形容當時的訓練:教練規定,每個女排隊員一個上午要發好100個球,扣好200個球,墊好300個球……“所有這些都是有指標的,必須要高質量完成,沒有完成就不準吃飯。”鐘家琪說。 此外,當時中國女排奉行的是“開門訓練”,解放軍戰士、工人、農民閑暇時都會來看女排訓練,基地滿滿皆是人。觀眾多起來了,女排姑娘們就更加努力了,怕沒做好在人前丟臉,一個比一個練得刻苦。 (下轉第七版) 滾上一身泥,磨掉幾層皮,苦練技戰術,立志攀高峰……幾年的汗水沒有白流,1981年,中國女排以全勝姿態,壓倒衛冕冠軍日本隊,勇奪女排世界杯冠軍。 |
相關新聞
- 2016-08-29成品油每升或上漲0.2元左右 92號將重返"6時代"|兩代"娘家人"眼中的女排精神
- 2016-08-29一位用鏡頭記錄中國女排三十年的香港記者
- 2016-08-29女排聯賽福建賽區主場落戶福清 11月開賽
- 2016-08-29跨越時代-兩代“娘家人”眼中的女排精神
- 2016-08-28中國女排與香港市民互動 郎平做鬼臉表情搞怪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