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眾的理解和支持是我最大的支撐”
——記福建省漳州市薌城區法院民一庭副庭長黃志麗
“冷靜、理智、自制,有點風趣,知識博而雜”“該說話的時候不沉默,傾聽時有雙好耳朵,永遠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沒有什么功利心,但需要一定上進心,而且不眼高手低”……
福建省漳州市薌城區法院民一庭副庭長黃志麗對“什么是受歡迎的職場新人”的概括讓書記員江曉筠印象深刻。這番話其實也在某種程度上折射出黃志麗本人的成長歷程。
“希望裁判文書成為標桿”
黃志麗并非法學科班出身。1995年,23歲學習文秘專業的黃志麗以第一名成績考入薌城區法院。從最初毫無法學功底到2002年成為助審員獨立審理案件,近8年時間里,黃志麗先是學了三年法律大專,之后三年半的法律本科,埋頭啃著一本本大部頭。在此期間,還要照顧病中的母親。
壓力如影隨形。2002年剛開始辦案,由于缺乏經驗,擔心案件被改判、被發回,怕出現錯案追究,黃志麗在近一年的時間焦躁、憂思,總是夢到要開庭,臺階老長老長,怎么都爬不到頭。
讀完法律專業,黃志麗發現自己與人溝通的能力不足,2006年自費學習心理咨詢專業,同時學習一些醫學常識以及大量閱讀各種邊緣學科書籍。
經歷過痛苦寂寞的沉淀后,黃志麗成長起來了,“我終于能夠從當事人的訴狀及訴辯里分析出當事人對訴訟的期望值,分析出他們真正的訴訟目的,可以更好地與當事人溝通交流,贏得當事人的認同。”
幾年后,因工作業績突出,黃志麗被評為“全國法院辦案標兵”“全國模范法官”“最美基層干部”、全國巾幗建功標兵……頂著多個光環,她會時時反省自己,思考“如何讓自己的言行、做出的文書更加權威規范專業”“希望裁判文書成為標桿”。
一起馮老太傷害賠償案拋給黃志麗一個前沿的法律問題,機動車型的電動車是否需繳納強制險。黃志麗到保險公司、交管局等了解情況,查閱了很多法律規定,發現當時漳州市尚未有任何保險公司開通電動車投保業務,“電動車即使投保,也實際投保不能。”在那份判決書中,黃志麗單就案件爭議焦點就分析了五六頁的篇幅。
今年,福建省將全面開展法官員額制改革。對于未來,黃志麗坦言,“我就堅持在這個崗位上,用行動支持改革,哪怕讓我做法官助理,我也愿意留下來。”
法學科班出身的“90后”們逐漸進入法院,他們的觀念是規則之治。相比較而言,黃志麗深感,在目前社會發展現狀下,傳統審判經驗真的很寶貴,可以妥善化解矛盾,達到案結事了人和。“如何在不丟失傳統審判經驗的基礎上,走向規則之治,我們這代人要好好融合。”
“法律有強大的邏輯,非常美”
家里人看到黃志麗那么辛苦,勸她“出來做”。2001年,母親身患重病,住院3個月需要自費12萬元。當時黃志麗的工資每月才五六百元,一家企業請她做法務,給出4倍的薪水。好友伸出援手,告訴黃志麗,需要用錢就借。“出去很容易,但是再進來就回不來了。”
2006年,父親中風住院,四五個月的時間里,她白天工作,晚上照顧父親,也曾考慮是不是要辭職換一個輕松一些的工作,以便更好地照顧父親。
最終,黃志麗還是選擇了堅持。
有一次,黃志麗在村子里開庭審理一起贍養老人案件。原告老人家非常傷心,一直在哭,被告態度蠻橫,最后踢倒椅子,揚長而去。庭審結束后已是下午一點多,黃志麗和書記員留下來收拾庭審現場。一位不認識的老大伯拿來兩個煮好的雞蛋給黃志麗,“孩子,你很餓了,吃一口吧!”
“是什么讓我堅持下去,群眾的理解和支持是一個支撐。沒有任何一種力量,比扎根群眾中間更強大。”黃志麗告訴中國婦女報記者。
“我喜歡法官職業,法律有強大的邏輯,非常美,這是這個職業給我帶來的樂趣。幫助當事人解憂,職業幸福感、成就感油然而生。”黃志麗面帶笑容地表達自己的法官情結。
用女法官的真情踐行柔性司法的溫暖
在審理案件的過程中,黃志麗非常注重按照法律規定,依法保護婦女兒童合法權利。在薌城區巷口街道東園社區“黃志麗法官工作室”,同時也是婦女維權站,“要特別愛護涉老、涉少、涉婦案件當事人,對當事人的人文關懷是第一位的。”黃志麗說。
幾年前,一起涉家暴離婚案,女方遭丈夫家暴,女兒6歲時忍無可忍起訴離婚,男方堅決不同意離婚,威脅黃志麗,“如果判離,就殺你全家。”在案件審理過程中,黃志麗告訴女方人身防護的措施,并告訴她有事情打電話聯系。后來,黃志麗判決雙方離婚,并到男方家中勸說其親屬送男方治療。
在福建省漳州市薌城區婦聯主席武曉紅眼中,黃志麗正直如山,善良如水,善于從情和理中尋找平衡點,在幫助婦女兒童維權的同時,還會考慮其生活安排。
一起離婚案,女方投訴遭受丈夫家庭暴力,丈夫患有間歇性精神病。黃志麗沒有簡單判離,考慮到女方沒有工作,男方病退有些收入,一旦離婚,就剩下婆婆和孩子照顧丈夫。黃志麗反復做工作,最后調解結案,男方積極治療精神病,保證不再實施家暴,女方留下來照顧一家老小。
武曉紅告訴中國婦女報記者,最開始,南坑街道設立“黃志麗法官工作室”,主要是因為南坑街道處于城鄉接合部,農村婦女面臨財產分配不公等問題。現在,婦女有困難就找“黃志麗法官工作室”,彌補了婦聯沒有執法權的缺失。“法官有一定的威懾力,有利于開展調解工作。”
在閩南師范大學法學與公共學院副院長、教授黃耀明看來,從黃志麗法官的從法經歷及審判調解歷程來看,其特有的柔性司法既是傳統中國女性賢惠溫情與現代女性敢于擔當的有機結合,亦是中國當代法治思維與依法治國理念在一名普通法官和普通女性柔和的重要表現。
“黃志麗正是透過一件件平常案件用實際行動詮釋法律的尊嚴,用女性的智慧堅守正義的防線,用女法官的真情踐行柔性司法的溫暖。”黃耀明說。
在福建省漳州市薌城區委常委、政法委書記邱曉輝看來,身為一線法官,黃志麗注重“上”與“下”、法律與現實的結合,善于將艱深、復雜、冰冷、嚴肅的法律條文轉化為百姓聽得懂、看得見的法律,不是照搬照抄,而是很好地接地氣。作為民事法官,她注重法律與道德的結合,修補破損的社會關系,達到了案結、事了、人和的最高判決標準。她善于發揮女法官的優勢,善解人意,注意傾聽。與時俱進,善于學習,總結提煉。始終保持一顆平常心,在平凡的審判實踐中成就了不平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