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福建婦聯新聞> 專題> 福建省女科技工作者協會> 溫馨家園
> 正文
照顧老人別犯“七宗錯”
■ 胡珍 不少人認為,上了年紀,走路越來越慢是正常的;跟老人講話要拉高聲音才聽得到;老人要常吃爛爛的食物,才會比較好消化;其實這些認知都是錯的。臺大醫院近日根據其臨床調查提示,照顧老人的健康時,要警惕很多錯誤的觀念與做法。 誤區一:老人走路越來越慢是正常的。調查發現,高達78%的人誤以為老人走路越來越慢是正常的。因為這個常見的誤區,反而讓平衡感不好、關節疼痛、視力差等真正讓走路變慢的原因被掩蓋,而忽略應該到醫院及時就診尋求治療。 誤區二:跟老人說話要拉高聲調。當照顧老人時,很多人以為只要在老人家耳朵旁尖聲大喊,就能讓耳背的老人聽得清楚。其實,這樣做會造成反效果。和老人說話時,聲音可以大聲,但是要用低沉、慢速的方式,才能讓老人聽得清楚。 誤區三:年紀大了晚上就會睡不好。超過五成的人誤以為年紀大了,晚上就會睡不好。實際上,這是因為生理變化,老人睡眠時間會整體提前。換句話說,早睡的老人理論上就會早起,可是卻常被認為是失眠或睡不好。 誤區四:老人應該吃糊糊爛爛的食物,比較好消化。調查發現,半數的人認為要讓老人容易消化,最好將食物處理得糊爛。實際上,常吃糊爛的食物,會因為缺乏色、香、味,而讓食欲減低,反而造成老人營養不良。 誤區五:吃氨基葡萄糖可以治愈或預防骨質疏松。針對廣告上常出現的“保骨靈藥”——維骨力(主要成分是氨基葡萄糖),調查中發現,仍有30.7%的民眾認為氨基葡萄糖可以治愈骨質疏松。根據國外的研究,氨基葡萄糖不能治療或預防骨質疏松,只對修復關節軟骨退化有幫助。 |
相關新聞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