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注重”:文化資源與實踐路徑
家庭是個人幸福與社會和諧的基石 在人類社會中有三大本原性社會關系,一是以婚姻血緣關系為聯系紐帶的家庭關系;二是以地緣關系為聯系紐帶的鄰里關系;三是以各種事業和社會交往為聯系紐帶的業緣關系。社會的本質是社會關系,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庭的本質是家庭關系。 馬克思、恩格斯認為,家庭“就是夫妻之間的關系,父母和子女之間的關系”。家庭關系和諧與否是家庭生活幸福與否的集中體現,是衡量家庭生活幸福的最重要指標。 日前,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發布的《中國家庭發展報告2015》顯示,中國家庭當前發展呈家庭規模小型化、家庭類型多樣化等特點,家庭人口數量和戶口數量均以2人和3人為主,同時,單人家庭、空巢家庭、丁克家庭也在不斷地涌現。目前,流動家庭和留守家庭已經成為中國家庭的常規模式。 正如恩格斯所說的:“一定歷史時代和一定地區內的人們生活于其下的社會制度,受著兩種生產的制約:一方面受勞動發展的階段的制約,另一方面受家庭發展的階段的制約。” 中國30多年的高速發展,解構了傳統的祖孫數代同堂、朝夕相處的大家庭,家庭規模、結構、類型特征呈現出多樣性和復雜性,家庭形態和家庭關系也發生了變化。人口流動使得家庭原來承載的教育子女、贍養老人等功能弱化,面臨著子女養育、婦女幫扶、老人照料問題。由于父母同時外出,留守兒童對家庭氛圍的評價不高;而留守老人中,從家庭成員獲得的支持和照料也比較有限。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是連接個體與社會的橋梁。不管多么復雜多變,每一個人的完善與發展,以及幸福生活的創造,都離不開家庭這塊基石。只有家庭成員關系和諧,才有社會大家庭的和諧。中華民族自古就有深厚的家庭情結,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應當更加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關系,讓家庭更和諧,社會更美好。 |
相關新聞
- 2015-05-15以億萬家庭的好家風支撐起好的社會風氣
100戶全國“最美家庭”在京揭曉 - 2015-05-152015年“榕城十大最美家庭”評選結果揭曉
- 2015-05-152015年“榕城十大最美家庭”評選結果揭曉
- 2015-05-15爭當最美家庭“好家風好家訓”征集活動開啟
- 2015-05-15福建永安市貢川鎮關愛新生兒家庭贏好評
- 2015-05-15漳州8個家庭榮獲福建省“最美家庭”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