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清涼方”斗苦夏
m.shockplant.com?2014-08-11 15:21:51? ?來源:中國婦女報    我來說兩句

■ 明文

難熬的三伏天里,不少人食欲不振、四肢乏力,去檢查又沒什么病,這多是苦夏的表現,尤其女白領和老人、嬰幼兒格外易中招。而對待苦夏,北京中醫醫院治未病中心主任醫師張國英和中國中醫科學院教授楊力推薦了以下幾個清爽招,可幫您輕松度夏。

1.多睡養心。楊力教授解釋,苦夏癥狀中的心慌、氣短、乏力、精神萎靡有可能是伏天“心累”的表現。中醫認為,夏季對應人的心臟,心陰和心陽在夏季消耗很大。心陽一旦受損,人在夏季就很容易出現心慌、氣短、多汗、乏力等癥狀,建議可取西洋參3~5克泡水喝或服用中成藥生脈飲。心陰一旦受損,人在夏季就容易出現煩熱、失眠等陰虛火旺的癥狀,這時候可取麥冬3~5克,酸棗5~10個,泡水喝。

此外,楊力教授還建議,這些做法也適合所有人在伏天養心:一是盡量不去想令人心煩或者比較復雜的事情,多閉目養神,做到清心寡欲;二是下班后放慢生活節奏,讓呼吸慢下來,使心臟得到休息;三是伏天用一點具有養心安神作用的補品來緩解苦夏的癥狀,如茯苓、麥冬、百合等。更重要的是,人們在盛夏一定要保證充足的睡眠,睡眠是滋養心陰最有效的手段。

2.吃豆養脾。除了“心累”以外,“脾累”也是苦夏癥狀形成的根源之一。食欲不振、身體消瘦、四肢乏力、消化不良等癥狀都與此有關。楊力教授建議,此時人們應多吃一些豆類食物,如綠豆、白扁豆、赤小豆、薏苡仁、荷蘭豆、豌豆、黑豆等,具有健脾利濕的功效。

此外,楊力教授提醒,伏天氣候濕熱,濕邪困脾的現象時有發生,典型的表現是惡心、頭重、不想吃飯。一旦如此,人們可以多吃點薄荷或者生姜。中藥陳皮、佩蘭、藿香等也是除濕醒脾的“高手”,可以拿來泡水喝。藿香正氣水、香砂養胃丸等中成藥也可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平時身體瘦弱的中老年人還可能會出現肛門墜重、尿失禁、子宮下垂的現象,這也和盛夏脾氣虛弱有關,用人參3~5克燉肉吃或者服用黨參能緩解。

3.吃的清涼。張國英指出,從中醫上來說,苦夏實際是氣虛、濕重、暑熱三者在人體內交纏、引發植物性神經調節紊亂的結果。從飲食上來說,人們越熱越愛吃得清涼,但吃得清涼并非是提倡大家多吃冷飲,相反吃過多冷飲會使胃腸功能下降,更容易引發苦夏。張國英指出,“清涼飲食”指的是飲食清淡,多蔬果少油膩,多吃綠豆、紅小豆、山楂、苦瓜等性涼溫和的食物,能夠健脾胃、清熱毒。

相關新聞
相關評論>> 
玖玖资源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久拍国产在线观看,美利坚合众国久久一区,免费中文字幕午夜福利片
中国aV免费精品在线观看 | 日本v亚洲v精品v | 亚洲视频在线观看一区 | 亚洲特级免费观看中文字幕 | 久久久久久99成 | 一级a爱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亚洲综合在线另类第一页 日韩午夜午码高清福利片 中文字幕第一区第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