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建雄:疼痛治療提倡“三先三后”
m.shockplant.com?2014-07-28 17:35:26? ?來源:光明網    我來說兩句

光明網記者:疼痛治療是否存在誤區?

安建雄博士:由于我國疼痛醫師普遍缺乏嚴格訓練,“試錯”現象較為非常普遍。所謂試錯(try and error)就是由于醫生重治療輕診斷,在循證醫學證據不足的情況下,連續采用不同的無效方法對疾病進行干預。“試錯”給病人的身體和經濟上都帶來巨大損失。避免這種錯誤發生的措施,除外規范化疼痛醫生培訓外,多學科疼痛中心工作模式是行之有效的途徑。

過度醫療現象是另外一個值得重視的問題。美國今年統計表明,對疼痛的過度有創治療已經給美國造成巨大社會經濟負擔,經過各種包括手術在內的有創治療后病人仍然在痛苦中掙扎的現象經常發生,有創疼痛醫療已經成為美國整個國家醫療保險費用上漲的直接原因之一。在我國雖然沒有這方面的研究,但類似現象的趨勢已經顯現。對疼痛過分干預不僅增加醫療負擔,也會帶來其他不良反應,甚至更多的痛苦。如濫用激素可以造成股骨頭壞死,而隨意性椎管內注射會造成椎管內粘連,給今后的治療行為帶來困難。再好的治療手段都有其嚴格的適應癥,掌握好適應癥并盡量使用簡單有效和個性化的治療方案可以有效避免醫源性浪費和損傷。

我國著名麻醉學家,現任中華醫學會麻醉學分會主任委員劉進教授在1997年時曾說,由于麻醉與疼痛醫生參與不足,我國很多病人正在承受著本應避免地痛苦!在我國一方面存在慢性疼痛過渡醫療,而另一方面,推廣舒適醫療和建設無痛醫院方面遠遠不夠。關注減輕所有接受醫療服務病人的疼痛問題長期面臨的嚴重問題。

光明網記者:您認為該如何建立有效的術后疼痛管理體系?

安建雄博士:手術后疼痛是原因明確的一種典型的急性疼痛。滿意的手術后疼痛管理主要取決于兩個因素: 一是足夠的重視和組織保障; 二是采用科學的疼痛控制手段。組織保障方面, 目前最成熟合理的方式就是急性疼痛服務(Acute pain service, APS) 機構的建立,這個小組主要包括負責急性疼痛的主治醫生、輪轉的住院醫生(一般都是麻醉科醫生)和經過專門訓練的護士(麻醉護士), 有時候也有研究人員參與。工作內容不僅要負責術后疼痛治療的實施,而且要經常性對病人及其家屬、外科醫生及麻醉與疼痛醫學科同行,甚至公眾進行宣教, APS的另外一個重要任務就是術后疼痛的持續改進, 也就是不斷發現涉及醫療安全、病人滿意度甚者涉及到科學方面存在的問題,提出并實施改進措施。在大學醫院里, APS還承擔教學和科研任務。上世紀90年代中期在劉進教授領導下,我與同事曾在阜外心血管病醫院建立正規化的APS。目前在中國醫科大學航空總醫院,麻醉科與疼痛醫學中心均歸屬于麻醉與疼痛醫學科統一管理,APS不僅承擔術后疼痛的管理, 同時承擔疼痛病房慢性疼痛病人、分娩鎮痛、口腔無痛治療等多種疼痛服務項目,在有效利用有限資源,提高管理效益的同時,為建立”無痛醫院, 舒適醫療”的目標扮演重要角色。

做好術后疼痛治療的另外一個問題是如何提高術后疼痛控制的滿意度. 由于術后病人通常口服鎮痛藥有困難,傳統的鎮痛方式是肌肉注射或靜脈注射鎮痛藥, 研究表明,由于給藥不及時和血藥濃度波動較大, 傳統術后鎮痛方法滿意率不超過30%,而且過度鎮靜和呼吸抑制等副作用不可避免。上世紀90年代得以推廣的病人自控鎮痛系統(Patient-controlled analgesia, PCA)成功地解決了傳統給藥的所有缺陷,是迄今最科學、最有效和最安全的術后鎮痛模式。 PCA設計的核心機理是按需給藥和少”食”多餐。其主要依據包括: 1,不同病人對鎮痛藥需求差異很大, 即使同一個病人, 在不同的時間段對鎮痛藥的需求也不一,這一點與人們飲酒的酒量耐量很相似; 2,使用PCA技術使得病人可以根據自己疼痛程度自行控制給藥,可以達到“呼之即來,立竿見影”的止痛效果。病人參與度高,不再需要頻繁“求人”;3,由于PCA給藥方式做到了少量多次和按需給藥,避免了給藥過量造成的過度鎮靜和呼吸抑制, 術后鎮痛副作用大幅度降低.

光明網記者:對于疼痛病人,您是否有好的建議 ?

安建雄博士:首先當我們罹患疼痛的時候要及時就診,及時就診一方面可以有效避免包括死亡在內的嚴重后果,如心絞痛轉化為心肌梗塞,惡性腫瘤成為晚期等,另一方面對急性疼痛的及時干預可以有效預防慢性疼痛的發生,如常見的腰背痛和帶狀皰疹。

其次,當今社會已經把無痛當作基本人權,起碼不應再把對疼痛不科學的忍耐當作一種美德甚至英雄行為。值得一提的是,由于鴉片戰爭的緣故,中國人民對嗎啡心存芥蒂,一直以來把應用嗎啡與罪惡和成癮聯系在一起。其實,科學使用嗎啡類藥物完全可以把魔鬼變為天使。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結論顯示,一個國家的公民平均嗎啡用量與其國民產值呈正相關,換言之,人均嗎啡使用量已經成為人們生活質量的標志之一。在發達國家從世紀80年代已經開始提倡給非惡性疼痛病人提供嗎啡類藥物,迄今這個理念已經成為包括我國在內多數醫生的共識。

另一方面,作為病人必須明白不是所有的疼痛都可以治愈。伴隨年齡的增長,很多退行性疾病,如慢性腰背痛等引起的疼痛不可避免,而相當比例的神經病理性疼痛在相當時期內將治愈無望。對于這些病人,必須建立與疼痛長期共存(cope with pain)的正確觀念。這種觀念的建立對于他們戰勝困難,提高生活質量至關重要。(記者 李然)

相關新聞
相關評論>> 
玖玖资源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久拍国产在线观看,美利坚合众国久久一区,免费中文字幕午夜福利片
中文字幕在线亚洲精品 |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播放2020 | 先锋午夜影音久久 | 亚洲综合视频一区 | 制服丝袜国产一区二区 | 亚洲国产精品有声小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