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訊 (記者陳丹)夸克是比質子、中子更微小的物質組成基本粒子,但它們并不會自然、獨立地存在于自然界中,只有當粒子(電子或質子)以接近光速發生碰撞時,才有可能被制造出來,并且轉瞬又會衰變成其他物質。美國能源部費米國家加速器實驗室的CDF和Dzero兩個實驗小組日前共同宣布,他們已經觀察到了創建一個頂夸克的最罕見方式——通過弱核力生成s-通道單頂夸克。這項發現有助于科學家們完整地了解頂夸克的“面貌”。
頂夸克是最重、最令人費解的基本粒子之一。它們的重量甚至超過了希格斯玻色子,幾乎與一個金原子相當。在6種夸克中,頂夸克是最后被找到的,迄今只有兩臺機器曾經創建過它們:費米實驗室的Tevatron粒子加速器和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大型強子對撞機(LHC)。按照粒子物理標準模型這一理論框架的預測,有幾種方式可以產生頂夸克,其中最常見也是首先被觀察到的方式就是:在粒子碰撞事件中,通過強核力創建出由一個頂夸克和它的反物質反頂夸克組成的對子。
在碰撞中通過弱核力產生單頂夸克非常罕見,對這一過程的探測也最具挑戰性,而這也是Tevatron粒子加速器的終極目標之一。據物理學家組織網2月25日(北京時間)報道,兩個實驗小組的科學家對Tevatron粒子加速器在2001年至2011年間開展的超過500萬億次質子—反質子對撞實驗所獲得的數據進行了分析和篩選,最終確認在大約40次粒子對撞中,弱核力產生了與單底夸克成對的單頂夸克。
尋找單頂夸克的難度猶如大海撈針:在500億次粒子加速器碰撞事件中,只有一次會產生s-通道單頂夸克。科學家僅從中選定了一小部分,將它們從背景中分離出來,這也是為什么在這一特定通道觀測到的數量如此之少的緣故。不過,數據的統計顯著性對于宣布一項發現已是綽綽有余。
CDF和Dzero兩個實驗小組是在2009年首次觀察到粒子對撞中由弱核力產生單頂夸克的。這一結果后來獲得了大型強子對撞機實驗的證實。“這是一個重要的發現,為標準模型提供了一個有價值的補充。”美國能源部高能物理科學分部副主任詹姆斯·西格里斯特說。
- 2014-02-25攜手武漢中創網聯科技有限公司共愿創業夢
- 2014-02-25科技部部署2014年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
- 2014-02-25通信巨頭云集MWC 可穿戴科技與智能手機成主角
- 2014-02-24兩華人女性奪得新加坡資訊科技領袖獎最高榮譽
- 2014-02-2425歲小伙開發手機軟件 成科技公司老板月入上百萬
- 2014-02-23漳州科技學院18名學生赴臺學習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