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寬就業渠道 成就美好生活
保障婦女平等、廣泛、充分就業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是婦聯組織的重要職責。近年來,全國婦聯婦女發展部把抓好婦女的就業創業作為貫徹科學發展觀、落實男女平等基本國策、維護婦女勞動權益的一項重要工作,整合資源,大力推進。據不完全統計,中國婦女十大以來,各級婦聯共培訓農村轉移女勞動力、城市下崗失業婦女、女大學生350多萬人次,直接幫助540萬名婦女實現就業創業。
一、全力推動女大學生就業創業
女大學生是國家寶貴的人才資源,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生力軍。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大學生就業,出臺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為解決包括女大學生在內的廣大高校畢業生充分就業提供了有力保障。2009年以來,全國婦聯婦女發展部與教育部高教學生司、人社部就業司、中國女企業家協會先后推出“女大學生創業導師行動”和“女大學生創業扶持行動”,形成了政府、高校、企業和社會單位相互支持、共同推進女大學生就業創業的良好局面。
一是引導女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各級婦聯積極與教育部門和高校聯手,開展創業經驗、就業政策、職業規劃的宣講與培訓,搭建優秀成功女性和女大學生互動交流的平臺,鼓勵女大學生弘揚自尊、自信、自立、自強精神和面向基層干事創業的就業觀念。
二是建立“女大學生創業實踐基地”。開展校企牽手、女企業家與女大學生結對活動,全國共創建各級各類女大學生創業實踐基地8100多個,為女大學生就業創業提供實習、培訓、創業指導、創業孵化等綜合服務。
三是搭建女大學生和用人單位的供需平臺。每年春節和三八節前后,與人社部等共同開展“春風行動”和“大學生專項服務行動”,“送崗位、送政策、送服務”。僅2012年,各級婦聯就舉辦女大學生就業專場招聘會3376場,幫助26萬名女大學生就業。
四是開展女大學生創業培訓與孵化。與教育部、人社部聯合開展女大學生創業季活動,實施“創業科技花蕾計劃”。目前,全國已建立了有2萬多名女企業家參加的導師隊伍,為50萬名女大學生提供免費就業培訓和創業指導。
五是為女大學生提供創業資金扶持。充分發揮女企業家優勢,建立各種創業扶持基金,并協調有關職能部門,將有創業意愿的女大學生納入婦女小額擔保貸款對象,在貸款額度、期限、利率等方面向有創業愿望的女大學生傾斜。截止到2012年底,為女大學生提供各種創業貸款和扶持資金達12.5億元,幫扶4.6萬名女大學生實現創業夢想。
二、大力促進就業困難婦女居家靈活就業
手工編織業作為勞動密集型傳統行業,以投入少、附加值高、就業人數多、綠色環保的優勢,成為吸納城鄉婦女就業創業的有效途徑。
一是積極爭取政府支持。各地婦聯在發展婦女手工編織的實踐中,緊緊抓住政府調結構、促就業、保民生的戰略契機,爭取黨政領導支持,推動政府將手工編織作為一項民生工程和培養新的經濟增長點大力扶持,幫助農村婦女增收致富。
二是探索創新組織化運作模式。積極爭取民政部支持,推動成立了全國婦女手工編織協會,以加強對各地的指導、推動、協調、服務力度。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已建立縣級以上婦女手工編織協會(商會)1000余個。,成為服務婦女就業創業的有效載體。經過多年實踐,各地婦聯逐步探索形成了政府主導、協會推動、合作領辦、企業帶動等各具特色的運作模式,促進婦女手工編織業組織化、規模化、產業化發展。
三是大力提升婦女手工技能。依托婦女手工編織協會、合作社、基地及手工編織龍頭企業等開展手工技能培訓,幫助婦女提高就業技能;積極推動地方政府出臺手工編織技能標準,促進培訓規范化發展;與高校聯手建立女大學生創業實踐基地,重點開發手工文化創意產業,提升民族手工藝品的研發和創新水平。
四是拓展手工產品銷售市場。組織婦女手工編織骨干、文化遺產傳承人、女企業家等參加國內外文化博覽會、經貿展洽會,搭建手工產品與市場對接平臺,推動提高婦女手工制品品質,從小作坊走向大市場,從國內走向國際。
五是帶動更多婦女就業增收。北京立足社區建立了307個“巧娘工作室”,直接安置失業失地婦女近5萬人,帶動婦女靈活就業30萬人。天津市成立編織企業(站、點)1200多個,帶動16萬名婦女實現靈活就業,年加工及銷售收入達12億元。浙江省建立婦女來料加工點2萬多個,從業婦女150萬人。廣西浦北縣組織大山里的10萬名農村留守婦女進行藤麻葉編織,2010年勞務收入達3億元。據不完全統計,全國有近5萬個村莊和社區開展了來料加工和手工編織項目,直接帶動300多萬名婦女就業創業。
- 2013-07-17夏商集團:建設“放心”企業文化 打造民生服務典范
- 2013-07-17福大陽光學院300學生暑期組團調研民生問題
- 2013-07-17李克強廣西考察:堅持穩中求進 繼續穩中有為 使民生改善
- 2013-07-16東邊日出西邊雨 不同天氣下的民生百態
- 2013-07-16民生陽光何時照進陰暗的群租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