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報記者 | 蔡魁
廈門網-廈門商報訊 生在打鐵世家,15歲開始掄鐵錘,23歲獨自開打鐵鋪,從此每天與高溫、火花相伴。這是廈門唯一女鐵匠陳根旺的生活寫照。今年56歲的她一直被當做“男人”看待,渴望做回“女人”。
身上有很多小傷口
陳根旺的打鐵鋪在浦元社靠中醫院分院的地方,是一間十分破舊的搭蓋房,堆滿了煤和各種鐵件。這個店與傳統打鐵店唯一的區別是,鼓風機取代了手動風箱。
她戴上手套和斗笠一樣的帽子,穿上圍裙和套上袖套,一張黑黑的臉露在外面。她用鐵夾夾著一根鋼筋塞進火堆里,鼓風機一吹,火星與灰塵四起。幾分鐘后,她將被火燒得通紅的鋼筋從火堆里迅速抽出,右手順勢掄著鐵錘擊打,火星便往她身邊無規則地噴射。
“會噴到臉上嗎?”“會啊,早習慣了。”她說,夏天最難熬,頭上有烈日,身邊有高溫火爐,稍微穿薄一點的衣服都會被火花燙傷。現在,她的臉上、手臂有數不清的小傷口。
15歲開始掄錘子
安溪長坑鄉是鐵匠故里,人們曾經世代以打鐵為生,現在整個鄉打鐵的不足10戶。陳根旺就出生在這里,并且成為了家鄉唯一的女鐵匠。
陳根旺有8個兄弟姐妹,她排行老二。由于家里窮,她小學一年級就輟學了。15歲時,她開始幫父親掄錘子。 從此以后,她便與女人味絕緣,像個爺們一樣活著。那時的錘子有7斤左右,她每天要掄上千次。看見同齡人打扮得很漂亮地去上學,她心里很不是滋味,“我那時很想打扮得像個女孩子”。可是,打鐵的環境根本不允許她這樣做。
陳根旺一直很排斥這個“唯一”,總覺得別人在用另類的眼光打量她,不把她當“女人”。有時她會埋怨父親給她取了這個“純爺們”的名字。
23歲那年,她以及家人最擔心的事情終于解決了———陳根旺嫁人了。她本想結婚后擺脫這個屬于男人的行當,做一個溫柔的妻子。然而,迫于生計,她再次做回“男人”,并自立門戶開了一家打鐵鋪。這一年,她收了一個徒弟,這個徒弟就是她老公。
17年前,陳根旺來到廈門開打鐵鋪,又成為了廈門唯一的女鐵匠。
不知還能做多久
記者在陳根旺的打鐵鋪看到,里面擺著的鐵制品大多是用于建筑或拆遷方面的工具,農具非常少。
陳根旺說,以前,她的顧客以農民為主,主要打制農具。現在,農民越來越少,像鐮刀、鋤頭類的農具現在都是修剪花草的工人在用。而用于建筑方面的鏨子、挖水泥地的洋鎬,則成了主打產品。陳根旺說,加工一把鏨子才2元錢,型號大點的3元錢,錢很難賺。
記者問她還打算做幾年。“不知道,做不動了就不做了。”陳根旺低著頭,揉搓著自己粗糙的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