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文化名城陷入"拆舊建新"怪圈
來源:新華網 2012-12-20 編輯:黃水來
“推倒重來”的動力是賣地,過度開發是為賺錢 岳陽原翰林街是晚清風格的老街區,長約200米,寬4米,因為清朝岳陽籍翰林學士黃秀曾在此居住而得名。唐秋芬告訴記者,翰林街原址在某開發商地產項目開發范圍內,街道內原來建筑已經被拆除殆盡,青石板路也被瀝青路取代,異址重建的新翰林街不新不古、不中不洋,少人問津。 在長期從事古建筑修復和歷史文化街區保護的柳肅看來,全國大小城市“拆舊”“建新”的動力差不多都是源自土地財政的老路子?!俺鞘袥Q策者對老街區熱衷于推倒重來,背后動力就是賣土地。征收老街區土地成本并不高,但是一賣給開發商那就要翻很多倍了,GDP數字很快就漲上去?!绷C說。 柳肅并不否認老街區建筑老舊、公共服務設施匱乏,市民生活條件相對較差。但是在他看來,這根本不能成為城市決策者“拆舊”“建新”的理由,因為現有技術條件完全可以解決這些問題。 “老房子確實又破又舊又不好用,但并不是拆掉它的理由。老房子沒有煤氣水電這些現代生活設施,現在要把這些東西裝進去是很簡單的事情,無非就是把煤氣水電管道線路埋下去嘛?!绷C說。 鳳凰的問題在阮儀三看來是古城保護的另一誤區?!昂芏嗳税驯Wo歷史文化街區跟發展旅游等同起來,保護歷史文化街區就是為了發展旅游,發展旅游就應該盡快取得經濟效益,所以保護就是為了賺錢,這一下又陷入商業開發的死胡同了,根本不可持續?!比顑x三說。 |
相關新聞
熱點推薦更多>>
互動精選更多>>
東南網旗下網站 | 律師嚴正說明 |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