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風險"催生醫保支付制度改革
來源:新華網 2012-06-14 編輯:黃水來
胡曉義說,對醫保部門來說,在保證供給的同時,更要控制費用。中國的醫保雖然實現了廣覆蓋,但卻是一個低層次的覆蓋,要提升醫保的質量和效率,就必須改革現有的支付方式。 醫改的“十二五”規劃提出,要通過改革醫保支付手段,加大醫保機構和醫療機構控制醫藥費用過快增長的責任。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醫療保險司司長姚宏介紹,國際上,醫保付費方式改革的趨勢是,首先,要對醫院進行總額預算管理和控制;其次,對住院病人,報銷的方式是按病種組進行付費,對門診,報銷方式是按人頭付費。 而我國,國家層面從去年起出臺的一系列文件也框定,醫療付費改革的大方向是,門診按人頭付費;住院按病種付費。并在此基礎上,對醫院進行預算精確化管理,探索總額預付。 按病種付費可能是改革中邁出的較大步伐。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公共政策學教授顧昕把這種付費方式稱為“一口價”的打包付費模式。也就是,某一種病,醫保機構和醫院談判出一個價格,今后,凡是這種病,醫保就以這個價格為基礎,加權病人年齡、并發癥的因素,來進行支付。 顧昕說,這種支付方式最大的好處是,能有效控制診療費用,因為過度診療的費用必須由醫院來扛。但也有可能出現推諉病人的現象。 |
相關新聞
熱點推薦更多>>
互動精選更多>>
東南網旗下網站 | 律師嚴正說明 |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