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8月15日報道 本網記者 盧金福 劉大爺家住泉州市東湖街,如今他每天早晨都會搭公交前往離家不遠的東湖公園散步做運動,他告訴記者,現在泉州市區公交線路發達,不僅方便,而且更加環保,不要擔心在路邊吸尾氣影響健康。 近年來,泉州市高度重視公共交通建設,在泉州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泉州市公交企業一直把車輛環保節能性能的提升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斷加快新清潔能源(LNG)車輛更新步伐,以綠色公交助推生態環境建設, 同時優化公交線路,讓市民出門就能搭上公交。 杜絕公交“冒黑煙” 一口氣報廢119部 今年已經年過7旬的劉大爺見證了泉州公交的發展,在三十年前,泉州城市規模并不大,被形容為“東西雙古塔,南北一長街”,當時也只有一條公交路線,但隨著城市規模不斷擴大,這些年泉州公交數量也在增加。 在劉大爺的印象中,幾年前公交沒有現在的“環保大氣上檔次”,經常車一發動就直冒黑煙,有些車破舊不堪,乘客坐在上面也很不舒服,“這種黑煙吸進人體,身體健康都會受到很大影響”。 “公交油門一踩,黑煙倒灌在車內,味道很難聞。”泉州市交通委副主任楊琦偉說,冒黑煙公交車被稱為城市“烏賊”,廣受市民詬病。 2010年,泉州公交公司專門組成專項檢查組深入到各線路中進行檢查,共檢查車輛2019輛次,不合格車輛及時進行整改,堅持淘汰尾氣排放超標車輛,杜絕公交。同時,強化日常乘車環境保潔工作,做到每班出車前有打掃、有清潔,極大地改善了市民的乘客環境。 “2012年,泉州投入了2億多元,更換了500輛公交車,全部是新能源的車,解決黑煙問題。”楊琦偉介紹說,2013年泉州全市又新增更新公交車127輛,其中,新增清潔能源車(LNG)57輛。 到2013年底,泉州公交發展有限公司公交車輛數已達898部,其中達國Ⅲ標準的779部(占總數的86.7%)、達國Ⅱ標準的119部(占總數的13.3%)。現有運營車輛的環保水平、舒適程度、科技含量、安全性能等方面均得到全面提升。 日前, 泉州公交公司還對119部車輛技術狀況較差的車輛進行報廢;投入900多萬元改造80臺黃標公交車的國Ⅲ發動機,改造后百公里油耗下降2.3升,實現營運車輛排放達到城市環保標準。 此外,公交公司還組織開展駕駛員規范操作、節能駕駛技術、維修技術等三項技術培訓。從強化駕駛員培訓著手,加大車輛在起步、上坡、換檔、加速等過程的操作培訓力度,減少因操作不當而引起的尾氣排放超標及能源消耗超標。加強考核管理,從制度上規范駕駛員的操作、例保、維修、清潔等行為,對因駕駛操作不當而造成尾氣排放不達標的駕駛員要進行業務培訓并給予經濟處罰,經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崗。 優化公交線網 讓市民出行更便捷 陳先生在泉州鯉城區一家醫院上班,但他家卻在豐澤區,過去搭公交車,要繞很久才能到上班地點,為了方便上班他購買了一輛私家車。不過,現在陳先生如果不是趕時間,他寧愿選擇公交車,“現在泉州公交四通八達,基本10分鐘之內就能等到車,也不會很擁擠。”陳先生說,現在開私家車最麻煩的就是停車問題,而公交車則省去了這個麻煩。 近年來,泉州市對全市公交進行全面的規劃和統籌。科學優化公交線路,按照城市發展需要和群眾出行需求,合理增加公交線路。還委托福建船政交通職業學院編制《優化泉州市中心市區公交線網規劃》和《環泉州灣公交發展規劃》等兩項公交發展專項規劃,以規劃促提升,以服務保發展,為優化中心市區公交線網布局和推進泉州980平方公里環灣區域公交“同城化”提供實施依據和發展綱要。 “兩個規劃做了一年多的時間,交通學院學生還進到社區入戶調查,了解市民的出行意愿和趨勢,更好的做好公交規劃。”楊琦偉表示,目前,泉州公交發展注重頂層設計,根據群眾的需要對公交線路進行合理的優化和布局。 據介紹,2014年以來,全市新增更新公交車輛51輛,新增公交線路6條,延伸、優化公交線路14條。“過去考慮效益的問題,很多公交七拐八彎,現在把原來太長的截短,一些線路加密,15分鐘一班的變成8分鐘一班。”楊琦偉說。 根據泉州古城區長街深巷、街巷較窄的特點,泉州公交公司還投入了70多輛6米以下的小型公交,座位在19座以下,解決了市民出行最后一公里的問題。 泉州公交公司總經理劉泉生介紹說,小公交外觀將結合古城文化韻味,采用復古風格,和整個古城風味相一致,為泉州東亞文化之都添磚加瓦,公交還將采用LNG新能源,部分則選用電動式,做到節能環保。 泉州市還組織開展公交出行宣傳活動,借助車載媒體、公交網站、公交手機短信平臺、公交微博,以及公交站點LED顯示屏、張貼宣傳條幅等多種渠道,發布“低碳交通、綠色出行”宣傳標語,與社會公眾、網友進行互動交流,呼吁廣大市民外出多選擇公共交通讓市民更了解、支持、選擇公共交通出行。 分散出行人流 推行自行車租賃 今年6月,泉州市市政公用局和市國資委正式同意并批復成立“泉州市公共自行車發展有限公司”,泉州公共自行車租賃的建設將成為現實。 按照初步設想,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是純粹的公益投入,并考慮便民原則,倡導綠色環保,理想中的狀態是,居民出行每150米遠,就能看到一個自行車租賃的站點,方便租車、還車,每個站點將停放25~40輛自行車。 目前,泉州濱海公園等部分市區公園、沿海大通道、刺桐路兩側等地,已設有自行車道,而泉州街道較窄,市民出行選用自行車也很方便。 “自行車出行對生態貢獻很大,能節能降耗,自行車帶有健身功能,提高了市民的健康指數,減少醫療支出,同時能緩解交通擁堵以及安全問題,把過度聚集的出行人群分流。”劉泉生說。 |
相關閱讀:
- [ 08-15]孕婦沒座位 福州74路公交司機起身為其“要座”
- [ 08-14]公交集團擬取消64路公交車 3萬村民出行將成問題
- [ 08-12]福州公交暖心一幕:孕婦身體不適 依姆陪同就醫
- [ 08-08]福州個別公交安全員疏于職守 不少乘客質疑是擺設
- [ 08-07]福州:建無障礙公交障礙多 網友期盼早日推動
- [ 08-07]8旬老人公交站指路后要錢引爭議 老人喪妻無兒女
- [ 08-06]白馬南路電動車碰撞公交車 騎車女子遭重創身亡
- [ 08-05]20路公交改道車內貼公告 市民不知情徒走冤枉路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