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時代,閱讀是一種“反算法”
2025-04-24 10:09:51? ?來源:光明網 責任編輯:蔡秀明 我來說兩句 |
光明網評論員:AI時代,閱讀是一種“反算法” 光明網評論員:當然,讀書日我們要討論的還是閱讀這件事。 但在AI用一分鐘就能總結一本書的今天,有多少人還在堅持閱讀,并以相對傳統的方式閱讀,這是一個嚴肅問題。有媒體針對短視頻時代人們的閱讀方式,以“世界讀書日,可以不讀書嗎”為題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67.9%的受訪者每月會讀完1-2本書,65.3%的讀者在閱讀過程中使用AI工具。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月閱讀量超過5本的高頻讀者中,52.2%的人經常使用AI輔助閱讀。商家的嗅覺是敏銳的,許多閱讀類APP已經開始AI布局,有的電子書平臺增加了“AI問書”的功能,可以直接提取書中的人物、背景和金句,有的電子書平臺即將上線書籍解讀AI工具、AI伴讀工具。 這個調查結果與大眾的感受是相符的。有媒體觀察到,目前KIMI、語鯨等AI輔助閱讀工具已經成為不少學生的閱讀伙伴,幫助篩選信息、輔助學習。當“親自讀”難以完成閱讀作業,卻又面臨課堂討論、提交讀書報告的課業要求時,讀AI處理過的內容成為一條極具誘惑力的便捷通道。但這會造成什么樣的結果呢?AI通過數理模型將文本簡化為可量化的標簽,過濾掉其中的不確定性,最后呈現出“一千個讀者只有一個哈姆雷特”的單一結論,這與傳統閱讀中個體通過思辨與共情形成的多元理解形成了鮮明對立。 其中原因,除了“偷懶變得輕而易舉”以外,還有注意力的日漸縮水。今天,注意力稀缺到撐不起看完一個10分鐘以上的長視頻,看不完一篇公眾號上三千字以上的文章,更不要說看完二十萬字的文本。還記得那部被文藝青年們追捧的《愛在黎明破曉時》么,這個電影記錄了在火車上邂逅的一對青年男女長達一夜的深度對話和由此引發的靈魂共鳴。要用現在流行的兩分鐘解讀短視頻,這個電影就會變成“男孩被女孩的美貌和氣質吸引,主動搭訕一路”的爛俗故事。又有多少人就是從這樣的短視頻了解這個電影,并由此認為這又是一部徒有虛名的文藝片? 我們真的能毫無節制地在閱讀上依賴AI的輔助,甚至讓它主宰我們的閱讀、甚至主宰我們的思想么?答案是否定的。無論是業界還是學界,甚至是那些拿AI做讀書報告的人,基本的觀點都認為,AI是工具而非替代品,無法替代人類通過閱讀形成的認知深度。AI可以替代重復性勞動,卻無法替代人類通過閱讀實現的自我啟蒙。在信息過載的時代,主動閱讀更像是一種“反算法”行為,它要求我們慢下來,與文字背后的思想交鋒,在孤獨中完成心智的成長,最終完成“人之為人”的修煉。 看看現在走在科技前沿的大佬們都在擔憂什么?物理學家霍金曾說,人工智能的全面發展可能帶來人類文明的終結,除非我們學會如何規避風險;約書亞·本吉奧公開呼吁暫停開發更強大的AI系統,認為有潛在的社會風險。人類對AI的擔憂并非空想,而是基于技術發展速度與社會適應能力之間的落差,盡管部分擔憂帶有未來主義色彩,但不得不承認人類與AI的博弈確實是值得關注且警惕的。當下的人工智能技術主流強調“人在回路”機制,其意義在于強調人類深度參與和動態協助,其核心在于通過人類與AI的交互閉環實現協同決策、優化模型性能并保障倫理安全。這就要求充分發展人的主體性,而閱讀,特別是深度閱讀正是發展主體性的環節。換句話說,誰還能經受得住深度閱讀的磨礪,誰就能在未來的社會中勝出。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