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駕莫成“危駕”
2025-04-10 10:38:59? ?來源:浙江日報 責任編輯:蔡秀明 我來說兩句 |
據“廣東交警”抖音官方賬號消息,近日,廣東云浮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隊高速公路三大隊交警發現,一男子在高速上邊開著智能駕駛功能邊睡覺,而且還超速駕駛,開車過程持續一個多小時,行程超過100公里,所幸沒有造成交通事故。云浮公安交警提醒:輔助駕駛不等于自動駕駛,不能盲目信任、過度依賴“輔助駕駛”。 前有安徽銅陵德上高速新能源車碰撞爆燃造成3人遇難的悲劇,后有男子開智能駕駛睡覺且超速行駛百公里的危險之舉——隨著智能駕駛技術在汽車領域迅速普及,類似的事件頻頻出現,為我們敲響重視智駕安全的警鐘。 智能駕駛,本是科技賦予的便捷福音。在理想狀態下,它能減輕駕駛員疲勞,提升行車效率。但是當下的智能駕駛技術還遠不能實現自動駕駛,從技術層面看,2024年中國乘用車L2級及以上自動駕駛的滲透率是55.7%,L3級自動駕駛車型生產準入尚未全面放開。現今市面的多數智駕系統即使配備了先進的激光雷達與高算力芯片,面對極端場景仍存在明顯短板,如暴雨、濃霧,傳感器感知精度會驟降;在逆光、強反光場景中,攝像頭易誤判障礙物;遇到突發事故、道路施工等非標準化場景,系統決策邏輯也會僵化。技術的短板決定了它目前只能作為輔助手段,而非駕駛員可以完全依賴的“代駕”。 男子開智駕睡覺還超速,這種行為是對自身生命和他人安全的極度漠視。在高速行駛狀態下,一旦智駕系統出現故障或對復雜路況判斷失誤,車輛將瞬間失去控制,不僅危及自身性命,還嚴重威脅到道路上其他車輛和行人的安全,會擾亂正常的交通秩序。部分駕駛員對智能駕駛技術的認知存在較嚴重的偏差,過于信任技術而忽視了自身作為駕駛安全第一責任人的職責。 駕駛人員有責任,車企更加難辭其咎,法規、監管層面的漏洞也應該引起重視。在技術方面,有些車企在技術迭代上過分激進,沒有設計足夠的安全冗余,宣傳上又習慣夸大其詞,通過“××公里零接管”“無限接近L3級”等宣傳語誤導消費者。持續優化技術,在電池設計、車身結構和安全系統等方面加大投入,提升智駕系統在復雜狀況下的精準性、可靠性,消除安全灰區和死角,才是一個負責任的車企應該重點發力的地方。法規層面,在責任認定等關鍵問題上仍存在模糊地帶和爭議。例如提供輔助駕駛的各個新能源車企幾乎都會明確,輔助駕駛中車主需要隨時準備接管,如果出現問題,責任由車主承擔,但實踐中根據誰主張誰舉證的原則,用戶很難提供充分證據證明車輛本身缺陷導致事故發生。進一步明確具體情形中的責任劃分規則,加快制定智能汽車的安全標準和測試的統一規范,同時加大對車企宣傳行為的監督力度,確保車企嚴格遵守各類技術規范,監管和法律法規層面的這些工作亟待跟進。 生命的權利始終高于一切技術敘事。只有技術、法規、監管與用戶意識齊頭并進,才能確保智能駕駛在安全的軌道上穩健前行,讓科技更好地服務人類,讓智能駕駛真正成為安全的助力,而非潛在“殺手”。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