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管齊下實現產學研人才互通
2025-04-09 11:11:28? ?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蔡秀明 我來說兩句 |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動產學研人才聯合培養和交流”。這是促進我國人才發展的重要舉措,也是實現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核心環節。 近年來,產學研人才培養發展向好,人員流動日益頻繁,但也應看到,流動過程中還存在管理體制條塊分割、利益分配機制不完善、供求信息不匹配、合作層次和深度不足等障礙。需進一步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優化人才培養模式,更好實現產學研人才的高效流動和深度融合。 打破體制機制壁壘,搭建人才流動“高速路”。政府要發揮好引導和支持作用,設立專項資金支持各方開展科研項目和人才培養合作,出臺鼓勵企業與高校、研究機構合作的稅收優惠政策。高校、科研機構要主動求變,打破人事管理僵化格局,設立流動編制崗位,采用市場化薪酬吸引企業高端人才;攜手企業成立聯合研發中心,構建面向產業需求的科研組織模式,聚焦前沿問題開展科研創新和卓越人才培養。此外,構建多元化的人才評價體系,高校和科研機構可增加產業實踐、成果轉化等指標權重,認可教師和科研人員的企業服務業績;企業也應挖掘人才的發展潛力,重視人才學術成果。 完善利益分配機制,激發人才流動“動力源”。建立科學合理的分配標準體系,充分考慮產學研各方的多維度價值,將工作績效、創新能力、市場貢獻、團隊協作等因素納入分配標準,并根據不同行業、不同項目的特點進行細化和量化。定期對分配標準進行評估和調整,確保其能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才需求變化。積極探索多元化的利益分配方式,除了固定的工資性收入外,推行股權、期權分配等中長期激勵措施,讓人才分享企業或項目發展成果,增強其歸屬感,還可以提供個性化的非物質激勵,滿足其精神需求。提高分配過程的透明度和公平性,建立健全利益分配的公開公示機制,將分配的標準、程序、結果等信息及時公開,接受監督和質疑。 搭建信息共享平臺,消除人才流動“信息差”。信息共享平臺能夠打破信息孤島,實現數據的互聯互通,從而為產學研人才流動提供有力支持。如在“國家技術轉移東部中心”“科企島”等產學研用一站式技術服務平臺上,可以自主建立線上實驗室,科研人員可以及時發布各類科研成果等,從而實現信息的集中發布和共享,滿足多元信息需求。建立嚴格的審核機制和動態更新機制,保障上傳信息的準確性與時效性,提高平臺可信度。加強平臺服務功能,為人才交流提供政策咨詢、項目申報、合同簽訂、權益保障等一站式服務。通過平臺,幫助產學研人才打破時間和空間限制,提高交流合作效率。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