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錯不容過 破解“多干多錯”
2025-03-28 09:56:15? ?來源:陜西日報 責任編輯:蔡秀明 我來說兩句 |
近年來,基層干部的工作負擔問題屢被提及。一些地方存在“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的現象,基層干部既要完成繁重的日常事務,又要應對各種檢查和考核,導致工作壓力大、容錯空間小。這就容易出現“能者多勞、庸者逍遙”的現象,也會出現干得越多錯得越多的“洗碗效應”,不利于干部積極擔當作為。 實際工作中,錯誤人人皆有,只是各人大小不同。這就需要分清大錯誤和小錯誤,分清問題性質,分清動機。 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向縱深推進的關鍵時期,我們需要更多敢于“第一個吃螃蟹”的干部,需要更多勇于突破常規的探索。對于因改革創新而出現的失誤,應當給予充分的理解和包容。改革本身就是摸著石頭過河,創新必然伴隨著風險。因此,對于在改革創新探索中出現的失誤,應通過建立科學的容錯機制,為改革者撐腰,為創新者鼓勁。 當前,我們正處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需要真干不“躺平”,“實干”不空談。但若干部一直處在“5+2”“白加黑”的工作狀態,人少事多,必然會滋生“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心態,力求“自保”。這需要從制度層面進行反思和改進,優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合理配置人力資源。同時,還要建立科學的工作量評估體系,避免出現“鞭打快牛”的現象,讓干部能夠在合理的工作負荷下履職盡責。 不過,現實中還有一些人,好大喜功,項目未經充分論證就倉促上馬,不實地調研就出臺政策;過度追求“政績工程”或“數字達標”;會議多、文件多、檢查多,文山會海、過度留痕等。這些都是政績觀扭曲、大搞形式主義的“多干”。對于這種行徑,必須予以糾正和嚴肅問責;必須建立科學的政績考核體系,把群眾滿意度作為重要指標,杜絕“數字政績”“形象工程”;必須深化整治形式主義,形成震懾,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 容錯不容過,破解“多干多錯”的困局,要區分失誤的性質、劃清失誤的邊界、明確容錯的標準,通過制度建設,讓實干者無后顧之憂,讓創新者心無旁騖,讓擔當者得到應有的尊重和回報,進而充分激發干部隊伍干事創業的活力。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