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淌在村野阡陌的光影詩行
2025-03-18 09:36:37? ?來源: 湖北日報 責任編輯:蔡秀明 我來說兩句 |
“文化是流淌在血脈里的詩行,即使軀體消逝,精神之光永存。”近日,“荊楚楷模”雷元坤因病逝世,但他留下的光影,仍閃耀在田間與心間。 “喪事一切從簡,只請電影隊放映。”這是雷元坤生前的遺愿。這個把一生嵌進文化年輪的老站長,用最樸素的方式謝幕——不要哀樂,要放映機的沙沙聲;不要排面,要膠片流轉的光。翻閱雷元坤的人生劇本,他傾其一生都在完成農村文化事業這項特殊使命。 1981年,26歲的雷元坤主動請纓,從農村電影放映隊調入獅子口鎮文化站工作。40年間,他像候鳥般穿梭在村野阡陌,用電影膠片在田埂間織就流動的星河。他有一雙勤勞的手,起初不足10平方米的放映間,在其推動下被改造成設施齊全、活動豐富的群眾文化活動中心。他有一顆堅定的心,當30萬元的維修債務壓得文化站喘不過氣時,這個從不向女兒開口的漢子,第一次借了6萬多元還公債。他有一雙敏銳的眼睛,當他發覺打牌成為不少人消遣時光的新動向時,想盡辦法推出豐富的文體活動,讓老百姓從“往牌場跑”變成“往廣場跑”。 當夜色里的銀幕亮起,愿鄉親們的眼里都有光;當物質生活逐漸向好,愿鄉親們的精神世界也能富足。雷元坤用一生守護的文化站,不只是為群眾提供休閑娛樂的場所,更是澆灌文化活水的重要陣地。它以一種樸實無華、潤物無聲的方式,生動踐行著“鄉村振興不僅要富口袋,更要豐靈魂”。國家一級文化站的牌子,是他用畢生心血澆筑的文化豐碑。這位矢志不渝的放映員、鄉村文化的播種者,將真善美的種子撒遍鄉野,讓它們在廣闊的田野上生根發芽,讓萬千農民收獲精神的豐饒。 繼任鎮文化站站長的林先明說:“我們準備向上級申請,擬在以后每個月的13號,都邀請縣電影發行放映公司來鎮文化站門前放電影,以此來懷念雷站長。”當放映機的光柱刺破夜幕,銀幕上躍動的不僅是一幕幕光影傳奇,更是一個文化守望者用一生詮釋的信仰。 那個放電影的人,從未離開他的星空。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