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揮數實融合倍增效應
2025-03-18 09:36:37? ?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蔡秀明 我來說兩句 |
一段時間以來,北京、上海、廣東等地深入實施數字經濟發展戰略,不斷完善數字基礎設施,堅持創新引領,提升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融合成效。數據顯示,我國數字經濟年產值有望超過70萬億元,增速達20%以上,前景廣闊。 近年來,我國數字經濟規模增長迅速,成為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數字基建實現跨越式發展,建成全球最大的光纖和移動寬帶網絡。制造業、農業、服務業等傳統產業實現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升級,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興技術與傳統產業重點領域融合創新,貴陽、濟南等多地結合自身特點積極推出有力舉措,充分發揮數據要素的放大、疊加和倍增作用,助推當地經濟發展。 盡管如此,仍有一些挑戰不容忽視。比如,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創新能力不足,存在“卡脖子”的風險。又如,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困難,數字化水平有待提升。另外,數字生態系統不健全,管理、監管、治理存在規范問題,數字安全問題凸顯。未來,需各方攜手合作,培育肥沃土壤,增強數實融合的深度與廣度。 從產業政策層面看,需共筑數字生態,協同產業發展。建立健全政策框架,制定并實施相關政策,為產業間數據流通和共享提供政策保障,促進數據產業高質量發展。強化產業協同管理,運用供應鏈、金融鏈、人才鏈、技術鏈、服務鏈、數據鏈融合創新體系,對區域特色產業鏈進行深度垂直整合,提升產業間的協同效率和水平。完善數據流動機制,暢通數據和技術雙向流動,加強大中小企業協同創新合作,打造數字產業發展主力軍,形成開放共享的數字生態系統。推動區域產業合作,建立健全區域對接合作機制,支持各地發揮優勢、提升承接能力,推動構建區域產業梯度轉移格局,實現產業間的互補和協同發展。 從企業層面看,鼓勵企業自主創新,推進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企業應明確數字化轉型的戰略目標,結合自身業務,制定切實可行的轉型計劃。加大技術研發投入,引入新技術、新工藝,提升產品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加強人才培養和引進,構建數字化人才體系,為企業數字化轉型提供智力支持。還應注重與高校、科研機構合作,加速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建立健全數字化轉型管理體系,確保轉型過程中的資源有效配置和風險控制,從而推動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 從消費者層面看,主動參與數字生活,推動消費模式創新升級。提高消費者對數字化產品和服務的認知和使用能力,享受數字紅利,利用優惠政策,降低消費成本。鼓勵消費者積極參與數字化消費和體驗,積極嘗試新消費模式,如直播電商、短視頻電商等,體驗新型消費場景帶來的購物樂趣。消費者可以向企業和服務提供者反饋消費體驗和需求變化,推動產品和服務持續創新,促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完善相關法律法規,保障消費者在數字化消費過程中的合法權益,共同維護良好的數字消費環境。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