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跟上AI飛奔的腳步
2025-03-13 09:38:29? ?來源:河北日報 責任編輯:蔡秀明 我來說兩句 |
北京市教委近日發布《北京市推進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工作方案(2025—2027年)》,計劃從今年秋季學期開始,全市中小學開設人工智能通識課程,每學年不少于8課時,覆蓋小學至高中全學段。(據央廣網3月10日報道) 當前,人工智能在各個領域深刻改變著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這種形勢下,開設人工智能通識課程不是簡單的課程增設,而是在人工智能教育方面進行的系統布局、創新實踐。小學“體驗式”啟蒙思維,初中“認知類”賦能生活,高中“實踐性”激發創新——這種分層式、階梯式設計,有助于學生對先進技術做到先感知再應用,進而更好理解技術背后的邏輯與倫理。 AI是學習的對象,也是重構學習方式的途徑。上述方案提出將AI教育與信息科技、勞動教育、綜合實踐等課程深度融合。例如,“AI+智慧體育”可通過運動數據分析優化訓練方案,“AI+美育”能借助算法生成個性化藝術創作路徑。技術由此成為連接“五育”的紐帶,能夠更好促進學生全面成長。 學伴助手“京小學”,可依據學生興趣生成個性化學習路徑并全程反饋;心理健康助手“京小健”整合多類數據,構建學生健康模型,變事后干預為全程監測。深度嵌入教育場景的智能體,以人機協同構建新型教育生態,可有效解決標準化與個性化之間的矛盾,更好實現因材施教。 上述方案的出臺,對教師也提出了新要求。AI教育落地,需要教師既掌握AI教育工具應用技能,又能在情感引導、價值觀塑造等領域強化專業優勢。方案中提出“雙師課堂”探索,正著眼于加強這種協同關系:AI負責知識傳遞與數據分析,教師則聚焦創造性教學與人文關懷。 讓學生跟上AI飛奔的腳步是大勢所趨。上述方案的價值在于創新與探索,更在于引發了全社會對教育本質的再思考:當AI能解答所有考題,教育帶給學生的又該是什么?技術的發展迭代不是為了取代人的思考,而是充分釋放人的創造力。如此,教育才能點燃學生的思想火花,照亮他們的前行道路。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