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公園:生態高地也能成為經濟洼地
2021-10-21 09:08:17? ?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孫勁貞 我來說兩句 |
近日,我國宣布設立三江源、大熊貓、東北虎豹、海南熱帶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國家公園。消息一出,公眾普遍關注的是,能否進入國家公園游玩? 社會關切的背后,其實是保護與發展這對古老命題。 與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等廣為人知的自然保護地類型不同,國家公園在國內仍屬新鮮事物,體制試點工作開展至今不過五六年。國家公園是我國自然保護地體系中的最高層級,以保護具有國家代表性的自然生態系統為主要目的,聚合了自然生態系統中最重要、自然景觀最獨特、自然遺產最精華、生物多樣性最富集的部分。 這一功能屬性決定了必然要采取最嚴格的保護,但這并不意味著國家公園排斥任何形式的開發利用。事實上,國家公園在保護生態系統原真性、完整性的基礎上,同時兼具科研、教育、游憩等功能,并蘊含著巨大的經濟價值。 建設國家公園,不是為了營造一片與世隔絕的原始叢林,而是要探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有效路徑。以武夷山國家公園為例,這里是典型的南方集體林區,集體林占比超過50%。久居于此的老百姓世代靠山吃山,以林為生。建設國家公園,不能只實行高壓保護,而罔顧他們的利益與生計。 需要強調的是,挖掘國家公園背后的經濟價值,絕不等同于以占有和消耗自然資源為主要手段的傳統開發模式。在生態紅線下,探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實現可持續發展,才是應有之義。 從武夷山國家公園的現有實踐來看,國家公園生態產品價值實現主要有兩條路徑——生態補償和適度發展綠色產業。 目前,武夷山國家公園共設立生態公益林保護補償、天然林停伐補助、商品林贖買等11項補償內容。它們通過貨幣補償與激勵的方式,破解林農權益保障與生態公益保護之間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社會得綠、林農得利”。 在產業發展方面,武夷山國家公園的策略是“用10%面積的發展換取90%更重要區域的保護”。建立在特許經營制度下的生態旅游、生態茶業、生態竹業、林下種養是百姓增收的主要渠道。產業業態、規模、空間受到嚴格限制,必須遵循國家公園總體規劃,確保將對生態環境的負向影響降到最低。 武夷山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為在南方集體林區破解生態保護與社區發展矛盾,開辟了一套可資借鑒的模式。正式步入國家公園時代之后,坐擁得天獨厚自然資源的武夷山,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方面還有更大想象空間。 生態補償可以有更多買單者。當前國家公園生態補償主要依靠各級財政買單,資金來源渠道單一,林農獲益有限。向市場尋找買單者,倡導社會多元參與,更能體現國家公園全民參與、全民共享的理念。一個可以探索的方向是,借鑒體育彩票與福利彩票的經驗,發行生態彩票,建立更加多元且穩定持續的生態建設資金保障機制。 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一個重要思路是資源變資產、資產變資本。在碳達峰、碳中和的背景下,這個思路有了更加廣闊的應用場景。武夷山國家公園是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關鍵地區,擁有全球同緯度保存最完整、最典型、面積最大的中亞熱帶原生性森林生態系統,其固碳釋氧能力不可估量。依托廣袤的森林資源,開發林業碳匯項目,在全國乃至國際碳市場參與林業碳匯交易,市場空間巨大。同時,還可借鑒三明等地的經驗,開發碳票,賦予產品林業碳匯流轉、質押等金融屬性,真正喚醒“沉睡”的綠色資產。 國家公園的市場潛力遠不只于此。國家公園保護的是具有國家代表性的生態資源,這也就決定了它們是各地最頭部、最具有影響力的文旅IP,開發應用前景廣闊。 開發這一大IP要跳出國家公園看國家公園。在國家公園的發源地美國,有一個重要概念——國家公園門戶城鎮。作為國家公園的門戶和進入國家公園的必經之地,門戶城鎮依靠國家公園吸引游客,而國家公園也依賴門戶城鎮為游客提供住宿。餐飲等旅游服務。二者互促共贏,在嚴格保護的前提下,放大國家公園的文旅價值。 這一思路,在武夷山已有所嘗試。作為武夷山國家公園的入口小鎮,南平市建陽區提出了環武夷山國家公園經濟帶的概念,利用毗鄰武夷山國家公園的有利區位優勢,大力發展與綠水青山相得益彰的綠色新業態,目前正計劃打造文旅融合全域旅游目的地,有意打造民宿集群項目。 正式設立國家公園,意味著我國構建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實現了重大突破,同時也意味著生態資源利用模式發生了重大轉變。既要生態高地,也要經濟洼地,是國家公園時代不可忽視的課題。(福建日報記者 張輝)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