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數字經濟促進高質量發展
2019-01-31 20:10:00? ?來源:廣州日報 責任編輯:孫勁貞 我來說兩句 |
日前,某大電商平臺發布了《2018年中國數字經濟發展報告》。報告顯示,2018年,數字化成功激發了各省數字經濟新能量,廣東、浙江、江蘇成為領先全國的數字消費三大省份,山西、湖南、河北則成為數字消費增長潛力最大的三大省份。 2018年中國數字經濟,廣東的表現一點也不意外。過往排名且不說,只看今年雙11各大電商平臺列出的榜單,就不難窺見我省數字經濟實力。 數字經濟大廈不是空中樓閣,背后需要堅實的地基、牢固的梁柱支撐。基礎設施方面,我省的電信業務總量和收入均約占全國的13%左右,是名副其實的全國網絡大省、信息通信產業大?。粩底之a業化方面,我省是電子信息制造大省,產業規模多年來處于領先水平,在發展云計算、大數據、4K電視、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上均有上佳表現;產業數字化方面,我省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步伐加快、服務業數字化日益深化。醫療服務、教育、娛樂、餐飲、住宿、交通、物流、金融、零售、旅游等行業的數字化水平位居前列。越來越多的應用場景得到數字化賦能,不但創造了經濟增量,還促進了社會就業,方便了公眾生活,增進了人民福祉。 當經濟由高速發展轉向高質量發展,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成為共識。發展壯大數字經濟,是推動經濟變革、效率變革和動力變革的加速器,是引領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作為數字經濟大省,我省數字經濟的底子比較厚、腰身比較硬、步子比較穩,它是發展的基礎,也是騰飛的保障。大體量要有大追求,數字經濟大省之上,還有數字經濟強省在等著我們。 把目光從經濟數字上收回,放在數字經濟發展問題上,不難發現,我省數字經濟要繼續保持優勢,還要再加一把勁,宏觀與微觀領域同關注、存量與增量改革齊著力。宏觀上,要加強市場培育和制度保障,營造有利于數字經濟發展的制度環境。如先行探索開展數字經濟領域立法研究,強化關鍵信息基礎設施保護、大數據安全管理、數據流動以及知識產權保護等,制定數據資源確權、流通、交易的相關制度,健全市場發展機制,引導數據有序流通,為數字經濟發展保駕護航。 微觀上,要有針對性地解決數字經濟發展的具體問題,打通關節、疏通渠道。比如產業數字化,由于傳統產業與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數字技術跨界較大,雙方能力不同、“語言不通”,一些企業存在“不會數字化、不敢數字化、不想數字化”等現象,融合發展困難重重,需要外界予以關注,打通工業互聯網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再如數字化自主可控技術,要突破受制于人的局面,就要通過實施重大專項攻關,依托龍頭企業和產學研聯盟,加快關鍵核心技術的研發,構建自主可控的數字化技術體系。 人才是第一資源,對于數字經濟來說,專業人才的重要性更加顯現。隨著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企業急需既懂大數據分析技術又懂相關業務知識、既有互聯網思維又理解制造業痛點的復合型人才,而我省復合型人才結構性短缺問題較為突出,成為數字經濟發展的短板之一。比如全國人工智能核心技術職位招聘,我省占比偏小,與數字經濟大省地位不相稱。因此,有必要在增加人才政策的靈活性,加大激勵力度,以提升對人才的吸引力,盡快扭轉人才不足的局面。 高點起步、高位提速、高端沖刺,我省發展數字經濟要有大志向、大手筆、大作為。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