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應該首先保障公共基礎教育,加大對基礎教育的投入,高等教育則應該鼓勵學校向社會開放辦學,增強學校向社會獲得辦學經費的能力。財政性教育經費如果過多投向高等教育,將影響對基礎教育的投入保障,最終也會影響高等教育的辦學活力。 教育部、國家統計局、財政部近日發布了2016年全國教育經費執行情況統計公告。2016年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為31396.25億元,首次超過3萬億元,比上年增長7.44%,占GDP比例為4.22%,這是自2012年首次超過4%以來,連續五年保持在4%以上。全國公共財政教育經費占公共財政支出187755.21億元的比例為14.75%,比上年的14.70%增加了0.05個百分點。 這次發布的統計公告中,財政性教育經費投入持續保持在GDP4%的水平,頗為引人注目,同樣值得關注的,還有生均教育事業經費增幅與生均公用經費增幅。公報顯示,2016年全國普通小學、普通初中、普通高中、中等職業學校、普通高等學校生均公共財政預算教育事業費支出增幅分別為:8.14%、10.83%、13.81%、11.56%、3.33%;全國普通小學、普通初中、普通高中、中等職業學校、普通高等學校生均公共財政預算公用經費支出增幅分別為:7.25%、5.98%、9.41%、9.93%、-2.57%。 從這兩組數據不難發現,高等教育的生均教育事業經費和生均公用經費增幅都是所有教育中最小的,而且高等學校的生均公用經費增幅還是負數。這對于高等學校來說,或許不是什么好消息,卻是國家履行教育投入責任做出的積極轉變。 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應該首先保障公共基礎教育,加大對基礎教育的投入,促進公平、補齊“短板”,高等教育則應該鼓勵學校向社會開放辦學,增強學校向社會獲得辦學經費的能力。財政性教育經費如果過多投向高等教育,將影響對基礎教育的投入保障,客觀上會讓高等學校更多依賴財政性撥款,而不是積極開拓辦學資源渠道,將影響對基礎教育的投入保障。 過去較長一段時間,我國財政性教育經費投入存在三方面問題。一是教育經費投入不足,到2012年才實現財政性教育經費達GDP的4%的目標;二是教育經費傾向于向高等教育,以及非義務的高中教育投入,義務教育經費、學前教育經費投入不足;三是教育經費傾向于向城鎮學校、重點學校集中,導致義務教育發展存在嚴重的不均衡。這導致我國基礎教育存在兩大“短板”,一是學前教育“短板”,2010年學前教育三年毛入園率僅為56.6%;二是農村教育“短板”,農村教育是我國整體基礎教育最薄弱的環節。 上述情況,與政府部門發展教育的觀念有關,尤其在教育資源不足時,政府部門希望集中優質資源打造教育政績,因此在能凸顯教育成果的方面加大投入,多做“錦上添花”之事。然而,從政府發展教育的職責看,應該更重視基礎教育,做“雪中送炭”、“補短板”的事。 近年來,政府部門的教育投入理念正在發生轉變,堅持向農村地區、邊遠貧困地區和民族地區傾斜,堅持向義務教育、職業教育、學前教育傾斜,堅持向鄉村教師、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傾斜。據統計,我國財政性教育經費已經做到一半以上用于義務教育,義務教育經費總投入95%來自財政性經費,全國財政性教育經費52%用于義務教育;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一半以上用于中西部地區,中西部地區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中西部地區教育經費總投入的比例最大,財政保障程度最高。 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要解決我國教育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必須針對教育“短板”,下決心啃硬骨頭,需要進一步增加教育投入,并優化投入結構。以學前教育為例,如果沒有政府加大財政性教育投入,學前教育三年毛入園率不可能在2016年達到77.4%,這相比2010年提高了20多個百分點。 |
相關閱讀:
- [ 10-23]國家教育國際競爭力要與綜合國力同步提升
- [ 10-20]“袖珍村小”不失為一種教育溫情
- [ 10-11]“以愛為名”的粗暴 無法實現教育的目的
- [ 10-10]為學生好而銷毀手機 這樣的教育太粗暴
- [ 09-28]這一張教育考卷,成績矚目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