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男子闖進銀行?!皳尳伲∥乙F金!”這時,銀行職員讓他瞅瞅墻上一張“無現金場所”的標識,告訴他,這個銀行沒有現金,他的要求無法被滿足。最后,劫匪不得不接受慘淡的現實,臨走前還不忘咨詢:我還能去哪兒? 這不是段子,而是2013年發生在瑞典斯德哥爾摩的一個真實故事。當前,全球多個國家已開始向“無現金社會”加速沖刺,丹麥已停止印制紙鈔,允許商家拒收現金;印度也一聲令下把大額紙幣直接廢除;國內的杭州、武漢等城市相繼宣布加入“無現金城市”計劃……“無現金”顯然已離我們越來越近。 看過有關鏢局的影視劇吧?古時候,金銀等金屬貨幣獨領風騷,但攜帶金銀笨重又危險,依靠鏢局押送也分分鐘遭遇不測。為此,“交子”“銀票”等紙幣開始流行。如今,紙幣的輕便性還是不能滿足人類,畢竟找零、存儲依然麻煩,不管放在錢包還是藏在冰箱,也不夠安全。 所以,數以億計的消費者開始經受這樣的轉變:以前出門不帶現金幾乎寸步難行;如今帶現金出門,常常無用武之地。比如很多人在錢包里放一兩百元,半月過去,依然原封不動——從菜市場到便利店,從水果攤到煎餅鋪,絕大多數消費場景,都可以拿手機搞定。 移動支付帶來的便捷顯而易見,不過也還有一些尷尬需要被直面。首先,卡殼。就像我們小區附近的菜市場,雖然位居一樓,但信號實在太渣,選擇移動支付必須捧著店家打印的收款二維碼,跑到戶外找信號。在日常生活中,這樣的情況并不少,很多商場的超市、餐飲商戶等都位于地下,還不提供無線網絡,有時折騰半天都不能支付成功。手機有錢花不出去又沒帶現金,那種尷尬可想而知。所以,讓“無現金”更便捷,完善基礎設施很重要,只有讓配套設施無死角,才能讓手機變成更多人的“錢包”。 其次,跟不上。移動支付雖好,但并非每個人都喜歡、適應。讓數據來說話,截至2016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7.31億,其中手機網民6.95億人。這意味著,還有近一半居民并非手機網民,更何況,手機網民里還有相當比例的用戶并未開通移動支付業務。日前,《人民日報》也關注了老人、殘障人士等“跟不上”的問題。對此,一方面要帶著他們適應新技術、新服務,另一方面也要避免步伐過快,甚至走向極端——目前已有商家為省去驗鈔、找錢等環節,為防止員工直接接觸現金,或者為了趕時髦,干脆打造“完全不用現金”的商店,顧客想用現金也不行。 不難預料,移動支付今后或許會更“強勢”,“無現金”也會持續圈粉,但其落腳點應該是為消費者增加一種選擇,提供一種補充,應該是讓不同人群都能在時代的發展中找到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而非感覺到壓力、感覺被“排擠”。 |
相關閱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