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業并非金雞,土地和樓盤也并非取之不竭的金蛋。只有三、四線城市的實體經濟強起來,能提供更多工作、更好收入,人口才能聚過來,消費才能旺起來,所謂的睡城、鬼城才能活過來、火起來】 跟幾個朋友閑聊去庫存,有一位長者感慨,去年春節至今,回了河北廊坊老家三次,看著房價“火箭式”翻倍,又“斷崖式”下跌,像上了過山車,每一次都怕心梗在路上。 不僅是環北京,伴隨著熱點城市限購限貸,不少冷門二線城市和環熱點三、四線城市,都在這一輪去庫存中出現了“房價急漲、進而限購、再現驟冷”的情況。 這種“驟熱驟冷”的背后釋放著一種隱憂:如果房價快速上漲是依靠炒房游資帶動剛需恐慌式入市來支撐,那么一旦收緊購買條件,只剩下自住和改善型剛需“獨舞”,樓市就會迅速冷場,庫存依然高企。像經歷了幾輪“驟熱驟冷”的合肥、西安,就是代表。 “驟熱驟冷”是我們最不愿意看到的樓市頑疾。在促進房地產業健康發展中,中央一直強調“既抑制房地產泡沫,又防止出現大起大落”,為何“驟熱驟冷”還是反復出現,甚至從一線城市蔓延到了三線城市? 過去,我們優選并過度依賴于限價、限購、限貸的行政手段,這固然可以在最短時間達到引導需求規模和走向的效果,但畢竟不是治本之策。更何況,在此輪“去庫存”中,我們始終面對兩個“并存”的難題,即一、二線樓市過熱與三、四線樓市過冷并存,一、二線城市商品住宅供不應求與辦公樓、商業營業用房積壓嚴重并存。這種“冷熱調和”的難題,根子不在房子,而在于區域發展的不平衡,以及產業發展的不均衡。 樓市兩個“并存”的難題,恰恰是中國經濟結構性失衡的縮影。新常態下的新問題,必須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上找藥引,引導樓市供求實現新的動態均衡。 從供給側看樓市,先得“不忘初心”。我們蓋房子的初心是什么呢?最早是遮風避雨,后來是安居樂業,總要滿足人的需求。反觀一些地方,本末倒置,把房地產業視為金雞,把土地和樓盤視為取之不竭的金蛋,只想著把樓蓋起來,卻忽略如何把人留下來。殊不知,再恢弘的物業只是蛋殼,產業和就業才是蛋白和蛋黃,是最有營養價值的部分。只有三、四線城市的實體經濟強起來,能提供更多工作、更好收入,人口才能聚過來,消費才能旺起來,所謂的睡城、鬼城才能活過來、火起來。 從供給側看樓市,還要玩轉“四手聯奏”。買房子,要考慮票子、孩子、妻子、老子,甚至車子。換言之,房子的難題也是社會公共服務均等化的難題,通過交通疏導、教育均衡、醫養公平等“補短板”齊頭并進,才有可能緩解樓市的結構性難題。 從供給側看樓市,更得講究“反彈琵琶”。庫存“壓力山大”是缺乏需求還是滿足不了需求?經濟結構在調整,百姓消費在升級,房地產業若是刻舟求劍,就會造成資源錯配。看看身邊年輕人為買套格局、采光、環境皆滿意的婚房發愁,很多移動辦公的創業型企業為找不到心儀的辦公場所犯難,這些難道不是樓市去庫存的突破點嗎? 經濟新動能正處于從孕育形成到快速擴張的關鍵階段,房地產業也不妨采取“盯人戰術”,通過變舊庫存為新供給,不斷滿足新需求。畢竟,城市的活力,往往不在高樓大廈,而是清晨巷口彌漫的豆漿香和街頭綿延不絕的馬達聲。 |
相關閱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