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廣東省公安廳交通管理局的統一部署下,全省21個地市公安交警部門同步開展禮讓斑馬線行動日執法直播活動。在活動中,廣州交警亮出了“鷹眼查緝系統”等利器,1小時查處機動車不禮讓行人7宗,開出罰單4份。省交管局強調,“要像治理酒駕一樣治理不禮讓斑馬線”。 作為駕駛陋習之一,斑馬線上的“速度與激情”在很多地方都頗具存在感,說是“頑疾”也不算過分。不少司機仗著經驗老到,在路上“當仁不讓”,有的在接近斑馬線時不減速而是猛踩油門,有的即便看到行人正在通過,依然不剎車而是按喇叭,把“障礙物”強行逼退…… 觀察一個城市的文明程度,斑馬線是一個直觀的窗口。行人遇紅燈時,能否主動等候、不搶行;機動車通過斑馬線時,是一腳油門還是善意禮讓,都是城市文明水平的一個縮影。記得讀研時曾去臺北做交換生,剛到時一度對過馬路這件事不太適應——在沒有紅綠燈的路口,機動車都會主動停下,如果你沒反應過來、愣在那里,司機還會友善地擺擺手,示意你先走…… 當然,禮讓斑馬線不僅是“禮”,更是“法”;斑馬線不僅是一道“紅線”,也是一條生命線。不管是在日常生活中還是新聞報道里,斑馬線都是常見的事故現場,因為搶行而釀成的悲劇層出不窮。而慢一慢、等一等就是對行人安全的尊重,是對生命的敬畏。據公安部交管局統計,近3年來全國在斑馬線上發生的機動車與行人交通事故1.4萬起,造成3898人死亡,其中機動車未按規定通行導致的事故占90%,數據觸目驚心。 應對這一陋習,應該怎么辦?執法必不可少。行經人行橫道未減速或未停車讓人的,記3分罰200元。這樣的違法成本能讓司機感覺到“肉疼”,震懾力不可謂不大。但搶行斑馬線之所以屢見不鮮,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過去沒有像治理酒駕一樣零容忍、全覆蓋、嚴執法,司機們不當回事兒。近段時間,公安部在全國部署開展禮讓斑馬線行動以來,因機動車不讓人造成的交通事故數量同比下降15.4%——整治力度加大,效果立竿見影。 此外,更重要的還是教育引導。思想是行動的先導,車讓人要成為司機“標配”關鍵還要靠自律。在馬路上,紅綠燈、指示牌、斑馬線等構成了一個典型的規則社會,它的運行要仰仗每一個司機、行人對規則充分的尊重和嚴格的遵守,任何一次對規則的破壞都可能造成秩序混亂,甚至付出生命的代價。對此,不妨繼續加大宣傳力度,讓不禮讓斑馬線的危害、后果、責任等入腦入心;硬件方面,斑馬線常常因為沒有紅綠燈“惹是生非”,有必要借助數據,在事故多發、人流量大的路口優先配備紅綠燈,設置禮讓標識牌、標語、公益廣告等。實踐證明,這些看似不起眼的提醒總能起到很大作用。 |
相關閱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