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楚喬傳》在湖南衛視熱播。這部電視劇展現了西魏年間一個女奴成長為女將軍拯救百姓的故事,收視率節節攀升,證明市場再一次為“大女主戲”買了單。 所謂“大女主戲”,是指以女主角為劇情核心,由多名男性角色助力其成長,最終讓女主角走向人生巔峰的劇作。回顧近幾年火爆熒屏的電視劇,如《甄嬛傳》《羋月傳》《錦繡未央》《大唐榮耀》等,多屬這一類型。而據統計,目前已拍完待播或正在拍攝的“大女主戲”有近20部之多,《如懿傳》《贏天下》《凰權》《扶搖皇后》《獨孤皇后》等電視劇,其主角幾乎囊括華語影視圈所有知名女演員。 “大女主戲”緣何受到歡迎?一則電視劇受眾多為女性,女主角曲折成長的人生經歷契合當代女性的心理需求,易產生代入感,不俗的收視率促成了更多資本與市場的合謀。二則由于,在影視作品日益類型化的今天,收視率高的劇集很容易被模仿。同樣的故事內核,換一個年代、一批演員、幾個細節,又可演一出熱鬧非常的劇集。 對“大女主戲”作一番梳理,不難發現,這類劇集多數缺乏歷史和事實依據。除少數角色真實存在過,多數都為虛構。甚至所處的朝代、人物的身份都為虛構。女主有穿越回古代的白領,有正史上從未載入典籍的世家甚至巫師,共同點是都能運籌帷幄、決勝千里,實現完全超越歷史真實情境的個人“成長”。 平心而論,在中外影視作品中,女性故事的確是很好的表現題材。侯孝賢以《海上花》寫人情世故,許鞍華以《女人四十》《桃姐》展現對女性群體的思考,李安用“俞秀蓮”和“玉嬌龍”展現女性的理智與情感、忠恕和欲望。這些作品,均是以女性為題材而又對簡單女性故事有所超越。反觀當下流行的“大女主戲”,想象過于離奇、境界過于狹隘,女主角無所不能,充斥著對權力和力量的臆想,內核卻擺脫不了“宮廷斗爭”“古代言情”的窠臼。除了愛恨情仇,鮮見對歷史與人生的思考,缺乏對現實生活的燭照。 在影視劇收視人群達億萬之眾、點擊率動輒破十億的當下,創作缺乏的并不是天馬行空的想象和婉轉曲折的情節,而是格局和境界的提升。好的女性題材,有助于展現女性在歷史中的地位變遷,提升社會對女性價值的認同,關照人類自身精神的成長。而聚焦宮闈斗爭和奇情的“大女主戲”,拋卻光鮮亮麗的外衣,卻難掩集萬千寵愛于一身的“瑪麗蘇”加強版的實質。一擁而上是對歷史真實的侵蝕,對熒屏生態平衡的破壞。眼下火熱的女性題材作品,應適當降降溫,思考一下突破的方向了。 |
相關閱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