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畢業季,被稱為大學生“最后一課”的高校畢業典禮再度成為輿論焦點。各種“人生寄語”、各式創意合影、各類“紅毯儀式”……今年,又有一批誕生于畢業典禮的大咖“金句”、校長合影走紅網絡,刷屏微信朋友圈。 如果說幾年前,畢業典禮還只是少數學校的新聞,像根叔一樣受學生歡迎的接地氣的畢業演講還是少數派,現在,高校的畢業典禮已是標配。各個學校都想盡辦法推陳出新,給畢業生們最好的離校紀念。 高校的畢業典禮是人生的一個重要分水嶺,學子們從此告別象牙塔邁向社會。每個人心里都五味雜陳、百感交集。有的人忐忑不安,有的人則豪情萬丈,有對相處多年的同學的不舍,也有對老師和母校的感恩……這樣的時刻,需要一個儀式來紀念,讓畢業生們滿懷著自豪感與榮譽感,對幾年的校園生活做一個總結,并從中汲取力量,邁向新的人生旅程。 今年6月,中國高校傳媒聯盟面向247所高校的713名學生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90.18%的受訪大學生表示畢業典禮不可缺少。應該說,上好畢業典禮的“最后一課”,是學校送給學生們最好的畢業禮物。 如何才能上好“最后一課”? “最后一課”應該有回憶。既然是人生最重要階段的紀念,畢業典禮應該有四年最重要的回憶。或許是通宵達旦苦讀時教室里不滅的燈,或許是與同學間因誤會發生的不快,或許是偶爾逃課捉弄老師的惡作劇,或許是假期實習時快樂的日子,當這些畫面閃現眼前,就會提醒你那些年少輕狂、恣意而行的青春歲月。 “最后一課”應該有收獲。畢業演講是畢業典禮上必不可少的,大多是校長寄語,也有名人演講,今年汕頭大學的畢業典禮就請來了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還有學生代表、優秀校友演講。這些演講的內容,不應該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雞湯,而是應該讓即將邁向社會的學子們有所收獲,幫助他們思考人生的意義和價值,讓他們能夠從容、自信、勇敢地迎接人生新的挑戰。這也是大學的責任與使命所在。 “最后一課”還應該有溫度。事實上,舉辦畢業典禮也正是高校越來越以人為本的體現。有的畢業典禮上,校長與所有學生一一微笑握手合影,有的學生甚至親吻擁抱校長,這樣的場景讓人感動。有條件的學校甚至還會邀請親友參加,讓他們一起見證畢業生人生中最重要的時刻。這樣溫暖的畢業典禮怎能不讓學生們對母校的歸屬感爆棚? |
相關閱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